Skip to main content

专访

专访 · Emily陈子颖|“一姐”称号不重要!“我是90后最拼、最敢豁出去的女演员”

专访 · Emily陈子颖

大马实力派演员Emily陈子颖近日与Jordan盛天俊、Wilson李伟燊出演了Astro Originals 中文剧集《幽冥新娘》,《幽冥新娘》是本地少有的悬疑灵异爱情剧题材,备受瞩目!

Emily陈子颖自2011年起陆续在本地剧集中演出,在《逆光成长》、《春天花啦啦》及《守百年之约》等剧,以及电影《光》中都有精湛的表现,深受本地观众喜爱。2023年,她更是凭着Astro原创剧《患者》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第5届亚洲内容大奖》(Asia Contents Awards)“最佳女主角”奖,今年也凭着Astro青春励志剧《青春,你好!》成功获得亚洲出品电视剧/剧集最佳女配角“铜奖”!

Advertisement

往下,就让XUAN与Emily陈子颖聊聊她踏入演艺圈后的“影后养成之路”吧!

专访 · Emily陈子颖

 

16岁曾面试《Astro小太阳》主持人!“有一种越挫越勇的感觉”

问:你的专业是公共关系管理学,这对你在演艺圈的自我经营是否有帮助? 

Emily陈子颖:我喜欢人跟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大学时期在Mass Communication 学系里面选择了一个跟人有关联的课程。我觉得无论去到什么时候,即使现在的科技已经这么的发达,都需要人去维持。我自己本身是独生女,所以平时比较少可以接触到同龄人,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率先步入同温层,感受一下现在跟自己同龄的人在外面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它(课程)的技术成分没有这么高,但的确让我提早的适应了团体生活。

(记者:那对你以后当演员的路会不会比较顺畅?)

Emily陈子颖:我觉得它其实跟演员没什么关系,但可能跟演员之外的东西有关系,像是在工作场合或者片场都需要人与人之间应该怎么拿捏分寸,或者说怎么处理一些人事上的危机。我觉得公共关系管理学让我更了解一部剧在制作方面或者表演之外的更多事情吧。

问:曾经看过/听过你的访问,据说小时候有当主持人。新闻主播的梦想,目前也尝试了担任Podcast 节目主持人,你觉得自己圆梦了吗? 

Emily陈子颖:我其实16岁的时候有去应征过《Astro小太阳》的主持人,虽然没有入选,但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一种“越挫越勇”的感觉,反而让我觉得:“没事,我一定可以再试试看”的感觉。

其实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自己是有圆梦的,很多时候不是你正在做的那件事情,而是那件事情带给你的感受跟感觉,跟你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价值。以前还小的时候只能想象新闻直播就是一份职业,但新闻主播对我来说就是可以提供给我的观众知识、情绪价值或者是对他们生活里面有用的资讯,我可能是喜欢个感觉,希望自己是一个表演者,可以持续输出。

我以前小时候会很常幻想自己长大后是一个怎样的大人,我觉得我有做到了,现在很想跟小时候的自己说:“你可以的,你是可以勇敢地去做梦!”

专访 · Emily陈子颖

 

《患者》让Emily陈子颖认可自己!“我给了自己的200分”

问:身兼演员、模特、制作人、以及Podcast 节目主持人,入行后有没有哪个时刻觉得自己真的被认可了?

Emily陈子颖: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大家都看到我的时候,我未必认同我自己。我觉得大家意识到Emily陈子颖是一个演员的时候,应该是在《守百年之约》。那个时候我真的有感受到大家会因为我的创作和表演来认识我这个人,但其实那个时候我自己是带着很多的焦虑跟质疑的。

(记者:那你在哪个时刻才开始认可自己?)

Emily陈子颖:我觉得是拍完《患者》之后吧,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特别的挑战,因为必须在情绪上或者是内心深处挖出自己的黑暗面以及脆弱跟破碎的一面。我从来没有试过为一部剧,或者一个角色那么奋不顾身,我只是想着要怎么去进入角色,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怎么走出来,所以拍摄完患者之后,我花了好一些时间让自己回到生活上的正轨。

我凭着《患者》很幸运的入围了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虽然是没有得到奖项,但是那一刻我真的好像终于感觉到什么是你给了你自己的200分。无论外面的人怎么看,我觉得我是完全对的住我自己,我再回看的时候也觉得这个角色的表演是我非常诚实、全力以赴,也对得起自己和观众的。

专访 · Emily陈子颖

 

“演艺伯乐”竟是小学老师!“她是第一个真正懂我的人!”

“你要记得,是我先看到的”(影后台词) 

问:你觉得自己在演艺路上的伯乐是谁? 

Emily陈子颖:哇讲这个我会(开始哽咽)第一个真正“看见”我的人,其实是我的小学老师——陈玉芬老师,只是她已经不在了。我记得7岁的时候我是个爱讲话的小孩,班主任因为我爱说话就派我参加讲故事比赛。后来有一天,一位穿着红衣、擦着红色口红,身材稍胖的老师走进教室,轻轻敲门的询问:“请问陈子颖在吗?”她就是陈玉芬老师。

从那天起,每一次下课我都跟着她练习。她会让我站在学校的贩卖部、升旗广场前,一遍又一遍地讲故事,直到有人愿意停下来听,那一场练习才算完成。

毕业后我们再没联络,但她的模样我的脑海里面依旧清晰。身为独生女,我小时候常常幻想与世界互动,陈玉芬老师是第一个真正懂我的“大人朋友”。她让我明白,除了家人之外,这个世界也有人会理解、支持你,她是我这辈子都会记得的人。

30岁之后学会去掉自己不好的部分!“在自己的范围内做到无人能替代”

“等你是咖,才有资格掉眼泪!” (《影后》台词 ) 

问:你认为娱乐圈是残酷和现实的吗?曾经有在片场掉泪的经验吗? 

Emily陈子颖:这句话是我自己跟我自己讲的,无论在什么行业都好,我觉得我们 90后跟00后的差别是蛮大的,尤其是对自己的自信的态度,或者是在踏入职场上的心态。那个时候的确是会有一些委屈的地方,但我可能就会觉得必须要通过表现和实力来证明自己,才可以得到对方的时间跟欣赏。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就是当年演一部电影的时候,让我体会到原来一个氛围演员跟一个主要演员的的待遇是有差别的。

(记者:是你在Podcast节目中提到的巴掌事件吗?)

那个也是,我就是一个会很常去催眠自己的人,认为别人也是跟你一样辛苦,你有什么资格,或者说你还那么年轻,又没有做到大家觉得值得赞赏的事情,心态跟现在的小朋友很不一样。总之我就是觉得说,我一定要演了一个自己也觉得认同的角色,才可以放过我自己吧。

问:30+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心境转变是什么?

Emily陈子颖:我觉得我在30岁之前一直活在一个要证明自己的过程里面,30岁之后反而觉得自己开始学会了“修剪”——去掉自己不好的部分,因为差不多到了这个岁数,你可能会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也清楚知道当演员在市场上有什么优势。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general类型的演员,我不会说是我的表演特别好,或者长得特别漂亮,因为我就是走比较稳定、持续的路线。当你了解自己时,你就不会去在意为什么流量不高,或者比较少得到电影的邀约,但这个东西对以前的我来说,是会难过或是在意的。

现在的我认为自己的能力正好符合市场的需求,也从中得到很多满足与成就感。所以我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在自己的范围内做到无人能替代、做到最好。因为到最后,真正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专访 · Emily陈子颖

 

用实践累计经验!“即兴最能触动人心”

“你不知道一个演员要多努力,才能拿到一个角色,或是一个影后的光环。” (《影后》台词 )  

问:会不会觉得,马来西亚影视圈的戏路限制了你的演技? 

Emily陈子颖:我觉得最大的限制,其实不在角色或故事创作,而是在技术和产量。如果产量少了,那你能够去试跟练习的机会就少了。近几年Astro持续每年推出新的作品——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品、轻松剧还是正剧,我觉得这已经是很好的开始,因为本地演员真的需要这样的“练习场”。

马来西亚并没有专门训练演员的学院,我自己当年也一样,没有办法接受本科专业的训练,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去累积经验。以前比较幸运,那个时候还有很多的剧可以让我有机会去试错,但现在的新人演员即使有心,也不一定有机会真正去实践。你看像我反而演一线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个局限是更大的,因为一部戏就只有一个主角。

(记者:不能说“降格”,但会不会很少有戏找你演配角?)

Emily陈子颖:我还是会主动尝试。就像《青春,你好!》一样,我从来不去分“大角色”还是“小角色”。只要这个角色能打动观众、抚慰人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好角色。

问:演员和网红的界限越来越小,会不会担心留给外界的神秘感越来越少? 

Emily陈子颖:从商业或市场角度来看,这个界限的确越来越模糊,而且是不可逆的现象,是大家都必须要去承认的事实。观众在乎的是你带给他们的感觉,而不是你真正是谁。现在的观众其实很聪明,他们分得出什么是好作品、好表演。即便有些短剧的制作水准不高,很多人还是愿意追,因为它能提供情绪价值,因为只要能满足这一点,它就是“work”的。我自己有时失眠也会看,这就是它的吸引力。

从演员的角度来说,过多的曝光,或在社交平台频繁输出自己的想法,确实会影响角色塑造的可信度。圈内许多备受尊敬的优秀演员,其实很少出现在综艺节目里,这也是他们刻意保护“神秘感”的方式。

如果从演员的角度上来说,我觉得的确过多的曝光跟在社交场合大量的输出自己的想法,确实会影响你塑造的角色的可信度。我们常说,“做一个作品”跟“卖一个作品”是很不一样的事情,我也很能体会这种两难。

问:8秒的幕后花絮Reels意外获得很高的点击率,那一刻的感觉是?会不会有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都白费了?  

Emily陈子颖: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努力会被白费,反而从中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现在的观众(包括我们自己)都越来越聪明。面对那些过于“精心计算”、过于完美、甚至带着剧本的内容时,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那是一种“设定”,是假的。

过去娱乐圈或艺术创作在贩卖的是“梦”,卖的是一种浪漫和触及不到的感觉;但现在观众要的更多是可触及的真实,一种纪实感,因为他们看过太多被无限美化的东西,反而会被那些毫无防备、自然流露的片刻吸引。就像这支8秒 Reels,它带来的那份单纯的喜悦是无法预设的。

我一直相信,最打动人的戏剧、电影桥段,甚至是突然爆红的短视频都是即兴的,因为那个东西是不能模仿,不能复制的瞬间,但同时也最能触动人心。

 

 

 

 

 

不认为自己是本地电视剧一姐!“我是90后最奋不顾身的女演员”

问:你认为自己现在是本地电视剧一姐吗? 

Emily陈子颖:对我来讲,我不觉得我是一姐啦(笑)我只是觉得我最拼。印象中如果你要提到一姐的话,可能要像杨雁雁、童缤毓这些前辈。

(记者:如果说90后以下的话,30+的演员这一辈,你觉得自己是吗?)

Emily陈子颖:如果你问我,是不是90后的最拼、最可以豁出去、最奋不顾身的女演员,我觉得我是,但是不是一姐,我就有所保留。如果我明年再继续演多一部《幽冥新娘》这样子的剧,有机会你再回来访问我(笑)

(记者:有没有可能,《幽冥新娘》会把你推上一姐的位置?)

Emily陈子颖:这个一姐的事情是要观众来决定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笑)有的时候我自己也会想问自己,是不是有去到了我想要去的地方,要到的位置?但我觉得这个东西,才发现它是没有尽头的,反而对我来讲最幸福的过程是在追梦的旅途。

对我而言,最幸福的不是“到达”,而是追梦的过程。每拍一部剧,我都会想:现在就是最美好的时刻,因为我有一个盼望,可以和观众分享。反而真正让我有点失落的,是作品要播出的那一刻。

问:你在《幽冥新娘》饰演的鬼新娘“阿豆”带有灵异、悬疑的氛围,你是怎么进入这种“超自然”的情绪状态? 

Emily陈子颖:我觉得最难诠释的,其实是那份“无法被理解的孤单”。孤单这种感觉很难想象,因为你没有人可以请教,也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对象。当时我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去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找不到光、觉得自己孤单一人的时刻,我就尽量让自己活在那样的瞬间。反而是“放空”最难做到的,因为我必须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那种空白的状态里。

问:用一个字来形容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Emily陈子颖:新。我觉得每一刻都是全新的一刻,我以前可能是一个比较担心未来又执着过去的人。但是我之前有听到一个说法,就是说这世界上其实是没有未来,未来是不存在的,因为它还没有发生,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去跟现在造就的,这好像是南非族的信仰跟观念,他们相信人的时间是现在跟过去组成的。

如果你把每一个现在都当做是新的一刻的话,你就会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可能,就不会有太多无知跟恐惧。《幽冥新娘》已经正式播出,我会期待我的“孩子”会有一个怎样的命运,自己接下来又可以用怎样的面貌跟大家见面,会一直期待有新的自己出现。

专访 · Emily陈子颖

 

采访后记:

Emily陈子颖一直是小编非常欣赏的本地演员,不仅外型亮眼,更以一部部触动人心的作品,让人看见她的实力与深度。过去在不同媒体与Podcast中都曾听过她的观点,但这次能与她一对一深度畅谈“影后之路”,非常难得,因为她的分享坦率又真诚,比起《可以可以CAN CAN》Podcast的访谈,更显走心,把那些少为人知的经历与心情娓娓道来,也给了我许多关于生活与坚持的启发。

身为90后的我,在很多话题中都深受触动,更加笃定自己一直努力坚持的道路没有走错。

《幽冥新娘》简介:

剧情讲述纪录片导演陈锡池(盛天俊饰)在拍摄冥婚节目时,意外惊动了鬼新娘阿豆(陈子颖饰),自此被迫与她携手追寻死亡真相。两人找到了阿豆的入土之地,却发现新娘骸骨神秘消失,一连串怪事接连发生。十九世纪末的过往与现实交错显现,牵引出百余年前那场冥婚背后的惊天秘密。

《幽冥新娘》将于2025年9月14日起,每逢星期日,晚上9时30分播出,可在Astro AEC(频道306)、Astro GO、On Demand或sooka收看节目。

专访 · Emily陈子颖


 

必看影片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