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地球内核可能已经停止旋转,并且正在反向旋转。由于地核会影响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这也意味着地球内核旋转的变化,将对每天的时间长度带来影响。

地球内核2009年起反向旋转?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杨易和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宋晓东近期在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报告。

该研究声称,两人在翻阅自1960年代以来的地震波资料后发现,地核可能在2009年就已经停止转动,并开始缓慢地往逆方向旋转。

“我们看到了令人惊讶的观察结果,表明近10年来内核几乎停止了旋转,并可能正在经历一种回转。”

地核逆向自转不罕见?
不过地球内核反向旋转其实并不罕见,这种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也曾出现过。因此研究者认为,地核大约每35年就会改变自转方向,70年就能完成震荡周期。

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掌握到的地核信息非常稀少,甚至连地核的震荡周期都有不同的论述。一些人说12年、20至30年、70年,因此也有人认为震荡周期根本没有规律。

对此,杨易和宋晓东指出,他们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否正确。

地球内核逐渐反向回转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内地核是固态,而外地核则是液态。由于内外地核不同属性,因此内地核在自转时会向外地核反复震荡。

当地核旋转时会与地幔形成电磁,而电磁的交互作用也会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

“一天24小时”,代表着地球自转一圈需要24小时,形成昼夜。一旦地球自转受影响、速度变慢,自然会导致昼夜更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