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 Sir钟景辉近年忙于舞台剧《相约星期二》的演出,饰演患上绝症的慕理教授,剧中他对人生有另一种体会,“人生几十年,好快就过,学懂死亡,才懂得生活。”其爱徒陈国邦则饰演迷失生活方向的明哲,他遇上慕理教授后,便相约每个星期二到教授病榻前听教诲,重新学习爱、疾病和死亡。

慕理教授勉励晚期病人在余下的人生舞台,好好演活角色,惟在现实的舞台,King Sir不幸确诊患上大肠癌,无奈要辞演《相》剧于下月的第21度公演,以及停拍处境剧《爱.回家之八时入席》。

King Sir罹患大肠癌属第一期,犹幸及早发现,并已接受微创手术割除,现在家休养。

《相》剧曾于香港、澳门、北京、台湾、洛杉矶及多伦多等地公演,上周三,城市电脑售票网已发出演员调动通知,称King Sir身体抱恙要辞演,可以安排退票。不过陈国邦表示不担心:“这套剧除了演员之外,剧本非常之好,今年已经是第9年演出,就King Sir来讲已经超过150场。”

King Sir无家累:死亡只是伤心事,生活得不开心是另一回事!
King Sir在舞台剧《相约星期二》有这句对白:“人人都知道会死,但没人敢相信!”79岁的King Sir今次演绎绝症病人慕理教授,对死亡有所体会:“人生几十年,好快就过”、“学懂死亡,才懂得生活”、“不相爱,不如死”,同时勉励晚期病人在余下的人生舞台,好好演活角色。

单身的King Sir,没有家累,曾经历父母、同班同学离世,深知生老病死是必然,要学懂放手:“无论百分百对或者错,都要原谅他人,原谅自己!不会因小事吵架、翻脸,令关心你的人不开心。生命随时stop,无谓太执着而忽视更重要的事。”

陈国邦之后再撰文,讲述一件现实与舞台剧交叠的事,透露今次演出同时亦是他跟“明哲”道别的时候,他说:“慕理:如果我有多一个儿子,我希望那个是你。明哲(心声):如果我有多一个爸爸,我都希望那个是你。”足见师徒情深。





陈国邦全文:
从事演艺工作三十年了,电影、电视、电台及舞台演出从没间断,但没有一个角色,一个工作经验能比得上以下事件。

一件现实与戏剧交叠的事件,一本书加上一段对话,令我踏上《相约星期二》这个舞台。

一本书:
大约于2006年前后,我手上多了一本书。书名引起了我的好奇,《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书的内容,若你看过不用我多说;未看的,看完此剧便会知晓。

现实与戏剧交叠的事件:
时间:远在此剧还未彩排之时,更不用说有第一次演出了
地点:TVB 的大化妆间
人物:有很多人,不过最主要是主角KING SIR坐在我隔篱。他,是我的老师。另一主角……当然是我。我,是他的学生。

一段对话:
当时我心情有点低落,问了他一个演戏的问题。不是如何,而是为何。他,解答了我,或者可以说解开了我。言谈间还夹杂很多话题。突然间我脑内出现了一本书的名字《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我便问老师有否看过这本书,他回答说他即将会排演这出舞台剧。

有否试过突然被一盆冷水照头淋?我当时的感觉大概如是。我打了一个寒颤。你可以想像得到这巧合吗?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书内的两位主要人物,老师与学生。正是我跟KING SIR的关系。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书内的两位主要人物的交谈内容。亦正是我跟老师KING SIR的交谈内容。我问他有否看过这本书,他回答他即将演出这个剧……我心想,上天似乎有意安排这个剧给我演。我立即要求KING SIR向剧团推荐我演「明哲」这个角色,是天意安排给我的角色。

2007年,《相约星期二》首演,我当然在场,跟你一样,做观众,他们还演出了六次。到了第七次……到我了。现在,已经是第二十一次演出,而我女儿“陈禛”已四岁大了。我想说声多谢,多谢在这数年里我对生命的体会深了,多谢在这数年里我对得失的计较轻了。我相信这小小的领悟对我今次的演出会有大大的帮助。

不多说了,多谢你今天的到来,诚意邀请你跟我一同开始探索这“生命”的意义。

最后的话:

从我第一次演出“明哲”至今己踏入第七年了,除了每年在香港演出之外,近年更多次被邀到外地演出,足迹遍及多国,累计行程己达数万公里。谢谢 King Sir 在这些年来一直拖着我的手从香港走向世界,不单带着我演出,还带着我成长。

由第一次演出开始我便向自己许下承诺,只要我老师King Sir 继续演出“慕理”一角,演出“相约星期二”这舞台剧亦必然是我演艺生命的首位,无论要推掉多少工作又或损失任何机会亦绝不让步,我做到了。

今次的演出亦同时是我跟“明哲”道别的时候。或许有天当我再踏上《相约星期二》的台板时,我将会是……“慕理”。当《相约星期二》的舞台剧去到尾声的时候,“慕理”有句台词是这样的。

慕理:如果我有多一个仔,我希望嗰个系你。
明哲(心声):如果我有多一个爸爸,我都希望嗰个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