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逛超市时,要么只认品牌,要么就看价格,要么赶时间而随便拿,很少真正做到“精挑细选”。然而人到中年,健康最重要。在挑食品时,不妨多花一点时间读一读食品包装上的指标,让自己吃得更健康!

读懂食品指标,到底有多重要?

近年食品工业的发展迅猛,我们的食品也越来越丰富。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你是如何挑选的?对于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你又了解多少?正所谓“病从口入”,许多的慢性疾病及肥胖都是吃出来的。食品包装上小小的指标可是透着大学问,只要仔细阅读营养、成分等指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食品内各类营养素的配比,以及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和家人的食品,这对身体健康可有莫大的帮助。

shutterstock_89703592.jpg

食品指标如何看?

1 保质期
大多数人习惯于靠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来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限不等于有效期限,过了最佳食用期限不意味变坏,只是厂商不再保证其食品质量,如风味及口感,与食品的安全性无关,不过还是建议最好不要进食过了最佳食用期限的食品,以免危及健康。

(二)一般上,食品保质期是未开封情况下正常存放下的日期,而不是从开封日算起,当食品包装开封后,真正的食品保质期将会迅速缩短,要尽早食用。

(三)国家标准中规定,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得另外加贴、补贴和篡改,遇到有这些痕迹的食品时要慎重。

2 食品类别
这基本上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让你区别食品的真实内涵和质量特征。例如,看见食品指标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你就会知道,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糖分或色素的乳饮品,而不是纯牛奶,就像橄榄食用调和油不等于橄榄油,无蔗糖食品不等于无糖食品。

3 成分表
食品指标上的成分表包含了生产食品所需的全部原料、辅料及食品添加剂,所以在这个标示上可以清楚了解到食品的构成成分,以及初步判断各种成分的含量及营养价值的高低。

4 营养成分表
这也是我们选购食品时很关键的指标,标示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上的考量,以及疾病的预防,比如三高人士,可以通过这营养表来筛选,避免购买高钠、高脂、高糖的“三高”食品,并控制食品摄入的量。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素,一般上含量越高越好,但同时也要注意其中的热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和钠含量等指标,以免摄取过量,影响身体健康。

5 特殊标识
一般食品包装上都会有各种认证标志,如清真认证、食品安全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等,也会注明食品如何食用,如加热、打开包装后应冷藏、在一定时间内需吃完等。另外,有些食品并非人人适合食用,也会明确标注。


文字+资料整理: Beatriz Liew
照片源自: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