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课(Pendidikan Moral)想必是所有国中生的共同回忆,但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肯定少不了曾经背得死去活来的36个“道德价值”(Nilai Murni)。
近期,有网民在推特上发表了“无论你是非穆斯林还是穆斯林,都必须上道德教育课”的观点,掀起了全网热烈讨论,让“道德教育”的课纲争议再成焦点。
这期“网络热什么”带大家探讨,以“填鸭式教育”灌输的道德价值是否真的实用?道德教育成绩难道真的等同于学生的品行?
穆斯林也应上道德教育?
网民:不应成一门科目
网民Kamaboko Gonpachiro昨天(1月11日)在推特上载了一段文字,并发表了上述言论,成功吸引不少网民注意。
你以为网民的焦点都放在“穆斯林上不上道德教育课”的争议上吗?其实不然,留言区里更多的是,网民炮轰道德教育课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其中,有网民表示,道德教育不应该成为一门科目,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才可见效。
unpopular opinion: regardless of whether you're a non-Muslim or Muslim, you should take Pendidikan Moral.
— Kamaboko Gonpachiro (@ennaojt) January 11, 2022
道德教育考验“背书能力”
事实上,道德教育课在我国教育体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令人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课纲中的36个道德价值。
对此,有网民直言,中学时期最讨厌的就是道德教育课,因为它所考验的并不是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而是学生的“背书能力”。
“36个道德价值已经成了我的心理阴影。”

与此同时,也有网民认为,道德教育课的评分准则太过苛刻,错一点就大扣分,对学生非常不友善。
“如果所有的课纲都要求学生背书,你能学到什么?忘记 1 个关键词(kata kunci),就扣 5 分。”
因此,网民认为,当局需要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课纲,并建议校方涵盖文学、哲学、辩论等课题,才会让道德教育课程更有趣。
道德教育鼓吹“作秀文化”?
除了背书应付考试之外,相信国中生们对“道德作业”也同样不陌生。所谓的“道德作业”即是让学生到处做“善事”,例如假装大扫除(gotong-royong),并拍照写下感想。
然而,这份“道德作业”却饱受批评,因为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作业,只是随便敷衍了事,根本是在鼓吹“作秀文化”。
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早前多名部长到水灾灾区“作秀”的场景,让网民不禁讽刺:难道作秀文化是从道德教育课衍生出来的吗?
“欢迎穆斯林来上道德教育课,一起学习作秀文化。”

网民:道德教育应由父母灌输
尽管如此,有网民指出,学校的道德教育课只是辅助,而真正需要灌输孩子道德价值观的人,其实是父母,而非校方。
“如果你需要学校的道德教育课教你道德,那你的父母可能没有正确地抚养你。”
If you need pendidikan moral to teach you morals , your parents probably arent raising you right ? https://t.co/qFanCvkRGK
— frz (@yadettydettypig) January 11, 2022
网民也表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教育体系,而非道德教育课而已。他指出,学生之所以不喜欢道德教育课,只是因为他们需要花上更多精力来考获高分。
“学习不是为了考获100分,而是通过学习来实践道德价值。”
伊斯兰教育也有教道德
一切都是课纲的错?
值得一提的是,道德教育课是国中非穆斯林学生的必修课,而穆斯林学生则是上伊斯兰教课(Pendidikan Islam),两者差别甚大。网民也在帖文指出,如果没有道德基础,就算上了宗教课也没用,因此提议穆斯林一起来上道德教育课。
对此,有穆斯林网民回应,伊斯兰教育其实也有教导学生基本的道德价值。至于学生会否实践,则取决于个人问题。
无论如何,大部分网民认为,与其说讨论穆斯林应不应该上道德教育课,不如先探讨课纲的种种漏洞。

老师:道德教育课已变实用
另外,也有道德教育老师在推文下留言指出,如今的道德教育已不像以往的那样苛刻,如今学生不需再背下36个道德价值,而是从问题里头,找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举个例子,当问题谈及贪污的议题,那学生需要点出问题中的道德价值。”
截至4.00PM,该贴文已累计逾5,000人点赞,还有2,000人转发,高达上百人留言。
Saya cikgu Pendidikan Moral. Memang sekarang emphasize on practical. No more kena hafal 36 nilai, no more exam (except SPM), and every topic is focused on the issue instead of nilai. E.g topik pasal rasuah, then student kena point out apa value(s) yang ada dalam issue tu.
— Zailee Dah 3 Dos (@zaileefd2) January 11, 2022
道德教育课的用意本就是为了教导学生走向正轨,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尽管如此,我国奉行的“填鸭式教育”,似乎成了道德教育课的一大障碍。背诵36个道德价值观会否形成反效果,让学生更加厌恶道德教育呢?
对于我国现有的“道德教育”课纲,你又发现什么漏洞呢?欢迎到《热点》面子书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整理:叶翠盈
==============================
看更多:大马历史课本与现实脱节 学者: 沉闷课程遭学生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