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声称“古罗马造船技术源自马来人”的国际伊斯兰大学(IIUM)教授苏莱哈(Solehah Yaacob),昨天(11月22日)再度发表“惊人言论”,指“马六甲”之名并非源自马六甲树,引发网民热议。
“马六甲非源自树的名字”
苏莱哈:它是阿拉伯语“Malka”
苏莱哈昨晚在YouTube上传一段访谈视频,声称马六甲(Melaka)并非以一棵树命名,而是源自阿拉伯语“Malka”。
她解释,“Laqo意思是‘已经相见’,Yalki是‘正在相见’,Ilqo是‘会面’,若要形容‘相见的地方’,必须去掉‘Ya’,再加上‘Mim’,于是产生‘Malka’一词。”
“Malka’意指‘很大的地方’。当时使用阿拉伯语而非梵语,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兰传教者已遍布世界各地,从伊斯兰的新纪元(Hijrah)开始,阿拉伯语在各地已如今日的英语般通用。”
苏莱哈的言论随即引起网民热议,部分网民表示“被历史课本误导多年”,有人认为其研究“有一定依据”,也有人认为“必须获得学界承认才能成立”。
树的名字、避风港或商人聚集地?
马六甲名字由来存在多种说法
根据资料显示,马六甲的名称来源多样,包括阿拉伯语、梵文、葡萄牙语及马来语:
- 《马来纪年》记载,马六甲名字源自马六甲树。印度梵文则称其为“Amalaka”,一种神话中的宇宙树。
- 《东方志》(Suma Oriental)记载,马六甲名称可能来自“Malaqa”,意为避风港;阿拉伯商人称之为“Malakat”(商人群聚地)或“Mulaqah”(会面)。而葡萄牙人称为“Malagas”,意为制作咸鱼的地方。
- 然而,根据我国历史课本则记载,马六甲王朝创始人拜里米苏拉,曾于1402年来到此地,因目睹鼠鹿踢开追逐的狗,而以其休息时所在的“马六甲树”作为命名。
【新闻背景】
女教授争议言论惹议
IIUM:非校方立场
早前,IIUM女教授苏莱哈在讲座《古代马来世界的全球影响》中称,扶南王国时期的古代马来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便精通航海与造船,甚至比罗马更早掌握相关技术。
“罗马人原本不擅长航海,是通过地中海与东南亚贸易路线接触马来人后,才学会先进造船技术。”
她更主张,马来世界是“文明的摇篮”,拥有先进的灌溉系统、制盐技术,以及由数百艘船组成的贸易舰队。
对此,IIUM于11月6日强调,该言论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立场。校方已依程序启动内部审查,并将采取适当行动。
►《热点 Hotspot》正式开通WhatsApp频道!
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追踪我们的频道,让你不错过国内大小事、网络热门话题、专题报道及时事评论。别忘了打开旁边的小铃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