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国内

青年年龄上限下修至30岁 青团运: 30-35岁是领导力黄金期 排除他们不利组织健康发展

1_257.jpg
政府昨天宣布将在明年开始,将青年年龄上限下修至30岁,引起部分群体反对,青年及体育部长杨巧双今天重申,相关政策已拍板定案,不会再U转。

“我不想再U转了,因为已经反复太多次。”

30岁青年年龄上限不U转
“现阶段应专注准备工作”

杨巧双今天在主持2025年东盟青年志愿者计划开幕仪式后,向媒体表示,青体部从2019年起,就已经针对“青年”年龄定义的课题,展开充分讨论,而内阁也已经决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落实30岁青年年龄上限政策。
 
“现在我们还有6个月的时间,我希望大家专注在任何可提供的援助和准备工作上。”
 
“我希望我们继续前进,这是重点。”

青理会:转型需充裕时间
“90%青年组织恐遭注销”

不过,政府宣布下修青年年龄上限后,坊间出现部分反对声音。根据《每日新闻》报道,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MBM)对此表达强烈忧虑,认为该政策将导致全国多达90%的青年组织因未符合标准,而面临被取消注册的风险。
 
该理事会主席莫哈末依扎(Mohd Izzat Afifi Abdul Hamid)表示,目前仅有约10%的组织完成修改章程,即确保领导层年龄不超过30岁,而具备30岁及以下领导层的组织仅占54%。
 
“青体部是否愿意看到,在2026年1月1日,将有多达90%的青年组织因为未能符合相关法令而被取消注册?”
 
莫哈末依扎强调,截至目前,全国有注册的青年组织共有8272个,大部分组织难以在短期内符合新规要求。
 
“上述数据也清楚显示,转型需要充裕时间才能落实。”
 
莫哈末依扎指出,该理事会担忧该政策过于仓促落实,将导致偏远地区与乡村的基层青年组织瓦解。

30至40岁无法再享青年援助
“料500至600万大马人受影响”

此外,莫哈末依扎也提到,政府还未针对30至40岁不再被视为“青年”的群体,制定明确政策。
 
他表示,处于这个年龄层的大约500万至600万名大马人,将失去政府提供的各种青年援助,如青年房屋津贴和创业基金。
 
“这一群成年青年今后将无法享有过往的各种援助,而事实上,在他们当中,仍有很多人需要这些资源。”
 
莫哈末依扎续说,该政策不仅影响青年组织的结构,也广泛波及整个青年群体,而目前的生态体系,显然难以支持政府这项愿景。

他强调,该理事会与青年组织并非反对该法令,而是希望政府延后落实政策,并给予更多弹性,确保过渡顺利有序。

指30-35岁是领导力黄金期
“排除他们不利组织健康发展”

另外,马来西亚青年团结运动(青团运)也在早前(7月10日)发文告,呼吁当局审慎落实30岁青年年龄上限政策,并建议调整至35岁上限、设立过渡机制,以避免断层影响青年组织稳定。
 
青团运总会长兼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副总会长林顺斌表示,青年发展生态尚未成熟,尤其乡镇与基层组织仍需时间建立领导梯队,接班人数不足,导致30岁以下的青年领袖与素质尚未普遍达标。
 
“30至35岁年龄层的青年往往正值领导力、组织经验与职涯稳定兼具的黄金时期,强行将他们排除在青年组织之外,反而会削弱辅导年轻成员的能力,影响组织健康发展。”
 

凯鲁尼占:政府已给充分时间
“若要成先进国须尽早培育领袖”

不过,国家战队协会(Briged Negaraku)主席凯鲁尼占,则对这项政策表示支持。
 
凯鲁尼占认为,政府其实已经给予组织充分的准备时间。
 
“若要成为先进国,就必须尽早培育领袖,这是各组织必须面对的挑战,不应以准备不足作为借口,因为反对者更多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
 
他补充,30岁正是适合领导时政的年龄,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需求。

30岁青年年龄上限政策
杨巧双:明年1月生效

事缘,杨巧双昨天(7月11日)在国际青年中心出席全国青年咨询理事会会议后,在记者会上正式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将青年年龄上限下修至30岁。
 
根据《2019年青年社团及发展(修正)法令》规定,青年组织成员年龄必须为15至30岁,领袖或理事年龄则为18至30岁。

目前,我国青年年龄上限为40岁。

►《热点 Hotspot》正式开通WhatsApp频道!
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追踪我们的频道,让你不错过国内大小事、网络热门话题、专题报道及时事评论。别忘了打开旁边的小铃铛哦!
 
 

Advertisement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