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昨报3,500确诊! 上海实施“分区分批封控” 微博骂声四起
【热点话你知】 —— 精选话题打开眼界,国内外大事趣闻轻松了解
遇上传染力较强的Omicron变种病毒,连坚守“清零政策”的中国多个城市也沦陷。其中,一直被视为“防疫模范生”的上海,正面临自疫情爆发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尽管上海确诊病例位居全中国之冠,但大部分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为何还会造成上海多家医院陷入危机?本期“热点话你知”,带你从中国的防疫政策,看懂当地目前的最新疫情状况。
广告

上海“分区分批封控” 市政府绝口不提“封城”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来,上海曾是中国唯一未進行全民检测的一线大城市。即使在当地最新一波疫情爆发以来,上海也坚持不会封城的立场。但就在昨天(3月27日)晚间,上海市政府猝不及防地宣布,今天起实施“分区分批封控”,以黄浦江为界分两批,先封浦东和浦南、后封浦西,以实施全市核酸筛查,尽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两个批次前后封控5天,期间内住宅小区所有人员足不出户(特殊工作除外)、暂停公交、严格限制车辆上路,而上海市人员车辆一律只进不出。
你可能感兴趣:何谓“社会面动态清零”?

根据中国卫健委通报,中国昨天单日新增6,215宗病例,上海占3,500宗确诊,其中3,450宗为无症状感染。相较其他国家、甚至是马来西亚,中国确诊病例并不算太高。卫健委上周三(3月23日)表示,大部分确诊为无症状感染,全中国仅有50名重症患者。
中国轻症患者占多数 为何上海医院还不堪负荷?
既然重症患者比例非常低,为何上海乃至中国多地的医院陷入危机,以及医护人员不堪负荷?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自2020年初武汉爆发疫情以来,中国为了尽快斩断新的感染链,一直都让每一个新冠患者入院,并隔离所有密切接触者,包括医生和护士。然而,Omicron传染力较原始病毒株惊人,近期中国确诊病例急速攀升,这项做法带来严重后果。

从3月初开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采取封闭管理,一些普通患者的手术被推迟,还有中国网民分享医护人员睡在走廊上。根据该医院和上海卫生官员的声明,医院在一次常规检查中,发现一名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因此医院立即关闭急诊室,随后一些患者也陆续传出确诊。
根据医院工作人员揭露,接下来两周内,这家医院几乎变成了一个隔离中心。消息称,为了空出床位给被隔离的医院工作人员,眼科的康复患者被迫送回家。
喊停医院门诊和急诊服务 上海护士遭拒诊失救死
3月起,北京、上海以及河北省和吉林省的至少十几家医院,在检测到新冠病例后宣布全面或部分关闭,许多非新冠患者暂时无法看病就诊。以上海为例,截至上周五(3月25日),41家主要医院因为防疫措施,而暂停一些门诊和急诊服务。3月23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的护士周盛妮,在家中哮喘病突发,却被自己工作的医院急诊室拒绝接诊,最后因耽误太久不治身亡,沦为这场悲剧的牺牲品。

不少中国网民分享,自己作为非新冠患者,遭到医院拒绝接诊。微博也出现不少帖子,对周盛妮护士的遭遇深表同情,更有者批评:“动不动封城封医院”,导致不少患者错过最好治疗。
“穷死饿死但不能冠死” 微博出现大量不满声音
随着上海防疫政策再紧缩,微博上开始出现民众不满的声浪。不少网民发文称:“穷死饿死但是不能冠死”,批评当前的政策本末倒置。用户“发芽是你”说:“做生意开门店的,说停就停,房租照交,让人家怎么活?又不是一天两天,陆陆续续两三年了?是要把人逼死吗?”

《西部决策》微博昨天发布视频显示,一名上海女子割双眼皮后被封在小区内。心急如焚之下,所幸医生带工具隔着栅栏拆线,若不及时拆线,可能导致线长进肉里。

尽管不少网民认为此事“又惨又好笑”,但也有者批评:“好笑吗?有意思吗?也不想想这样的政策导致这样的事出现可不可悲?”
专家:中国医疗平常已吃紧 上海绝对不会是最后一站?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研究卫生政策的助理教授Sean Sylvia向《华尔街日报》指出,许多中国医院在正常时期就已经负担沉重了。而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副教授Karen Grepin说:“当初武汉疫情时,中国从全国各地抽调医护人员来支援,但如果中国内地有多个省份同时暴发疫情,可能很容易就出现医护工作者人手不足的情况。”

《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今天在微博发文评论,上海不会是中国社会对精准防控的最后一站。他指出,加上中国的人道主义绝对优势,中国的抗疫路线才可形成长期傲视西方的可持续性。
“动态清零已是这个国家的坚定共识和信念,我们的路线将与西方放弃管控宁肯死人的路线开展竞争,竞争的焦点是经济效果。”
整理:谭嘉欣
==============================
看更多:上海疫区封控引发“抢菜潮” 民众抢不到菜就到路边摘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