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声援沈可婷表达不满 民众留言“司法不公”是藐视法庭?
自新山高庭上周宣判,蚊型脚车8死案被告沈可婷罪名成立后,网上舆论立刻炸开了锅。
各个社交媒体过去几天都可看见“司法不公,天理何在”等字眼洗版,民众以此来表达对法庭判决的不满,但这是否等于藐视法庭,或会否影响案件接下来的审讯和裁决呢?
沈可婷罪成社媒舆论炸开锅
留言“司法不公”=藐视法庭?
执业律师叶纹豪认为,社会大众会有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因为法庭的判决,跟一般民众对正义价值的取向有出入。这是因为公众原本认为,法庭是彰显正义的地方,但高庭的判决却让他们觉得“不正义”。
广告
而人权律师西蒂卡欣则提到,这起案件在坊间会产生巨大回响,是因为大家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沈可婷,明明已经遵守了所有交通规则、安全驾驶,依然面对牢狱之灾。

广告

叶纹豪解释,要是民众指责法庭的基本诚信,比如指责法官判决是因为种族偏见,甚至贪污等等,这就等同于藐视法庭。
再来,叶纹豪也认为,如果司法受到政府或当权者的指示下判,这也形同藐视法庭。
法官受过专业训练
证据是下判唯一标准
至于来自各方的声援,会否影响法官下判的标准?两位受访者指出,承审法庭案件的法官,都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做出任何裁决的首要条件,就是不受外界影响。


促民众把不同课题区分
西蒂卡欣:应理性看待沈可婷案
人权律师西蒂卡欣指出,即使沈可婷案件牵扯出许多的争论和需要探讨的课题,但她提醒公众应该把这些课题区分开来,不应在不了解案件前就盲目下定论,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件案件。
对于案件本身,公众也应厘清高庭推翻推事庭裁决的个中原因和细节,例如辩方在控方举证阶段,没提到沈可婷没在车祸地点看到一群人骑脚车,以及有其他车辆撞向死者并逃逸,而是在抗辩阶段才提出这个说法。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