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从全球烧到台湾延烧17年 #MeToo运动到底改变了什么?
如果说台湾电视影集《人选之人:造浪者》的一句台词“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是台湾#MeToo性平运动时刻的起点。那么台湾艺人黄子佼、宥胜接连被踢爆涉性骚扰,则是让大马人终于把目光聚焦到台湾#MeToo风暴的开端。
到底为什么台湾会出现延烧了近3个星期的#MeToo运动? 有多少人因此牵涉其中?#MeToo运动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一起跟着《热点话你知》来了解一二。
Q1.台湾#MeToo运动从一部剧开始烧起?
“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
广告
这句台词出自上个月在台湾爆红的电视影集《人选之人:造浪者》。在戏中,是由一位政党女主管告诉女性基层党工,表示自己愿意与后者一起,在党内向上申诉她遭遇性骚扰的遭遇。
而这套由台湾前民进党政治幕僚担任编剧的热门影集,似乎也预言了台湾“性骚扰”指控海啸的来袭。
5月31日,署名陈汘瑈的民进党前党工,用这句话作为引言,以一篇面子书文章,开启了台湾的#MeToo运动。
她在文中揭露,自己去年遭到合作厂商人员在车内性骚扰,不过在求助党内主管时却遭冷处理。随着她的这篇贴文,台湾正式席卷起#MeToo风暴。受害者们接连出面揭发加害者种种的性骚扰行径。
Q2.#MeToo运动让台湾演艺圈遍体鳞伤?
#MeToo运动从台湾政坛作为起点,一路烧到演艺圈。好几位的知名艺人也被踢爆曾经涉及性骚扰女性。
- 黄子佼(已承认)
- 宥胜(已承认)
- 许杰辉(已承认)
- NONO(否认)
- 炎亚纶(未回应)
- 徐乃麟(没正面回应)
Q3.演艺圈之外,台湾各领域无一幸免?
其实,不只是演艺圈,台湾#MeToo运动也延烧至学术圈、作家界、外交圈、医界、环境圈、体育圈等。
在民进党前党工陈汘瑈开出第一枪后,不到3周时间,几十名来自台湾各领域的女性透过社交媒体接连发声,陈述自己被性骚扰的经历。
而在“黄子佼性骚事件”被揭发后,更多性骚案接连被揭发,包括知名男作家何则文也被男性合伙人指控诱拍裸照及性侵。
何则文对此表示已跟对方道歉过,并坦承彼此有互传私密照,但强调没有性侵对方,指“当时的状况真的跟陈述的不一样”。
Q4.#MeToo运动源头是哪里?为何兴起?
#MeToo运动始于2006年,发起人塔拉纳伯克(Tarana Burke)当时使用“我也是”(Me Too)一词,来提高人们对女性所受暴力和虐待的认识。
相隔11年后的2017,#MeToo标签经美国演员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在推特传播后更广为人知。
当时,美国《纽约时报》两名记者发表文章,揭露美国影视大亨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数十年的性骚扰恶行。
而米兰诺借此鼓励女性使用#MeToo标签,公开被性骚或性侵的经历,以便让人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普遍性。
她在2017年10月15日发推文的第一天,#MeToo标签在社交媒体上被使用超过20万次,次日更有超过50万条推文。
尽管#MeToo运动始于美国,但在全球具有影响力,超过85个国家流行使用#MeToo标签,后来更出现各种不同语言的版本。
Q5.#MeToo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 让受害者感觉被理解 敢于分享经历
而她之所以使用“Me Too”一词,除了向对外表达“这件事也发生在我身上”之外,对内也希望向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表达同理心,让他们感受到“我理解你”、“我相信你”的心情,让受害者不再陷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中。
而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athclyde)性别研究主任及女权媒体研究讲师博伊尔教授也认为,#MeToo标签对性骚扰和性侵的公开讨论具有真正意义的影响,它让成千上万人,尤其是女性能够公开谈论她们的经历,并得到倾听和相信。
- 唤起人们对性骚的重视 撕开“虚伪面具”
而#MeToo标签就是让受害者勇于公开自己的经历,除了让社会大众关注到性骚与性侵问题之外,同时也撕开加害者的虚伪面具,让欺世盗名的恶徒,不能再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名声,去犯罪和伤害他人。
- 改变各场所的结构性问题 朝无性骚扰迈进
“最终,我们将会知道我们已经达到了不再有性侵和性骚扰的终点,但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她认为,若想让#MeToo运动真正具有转变性作用,则须对工作场所、学校、体育场馆以及一切场所和任何地方,进行持续不断的结构性转变。
“这一工作虽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它仍是刚刚开始而已。”
整理报道:陆蕙菁
==============================
看更多:《人选之人》点燃 台湾Metoo时刻 台湾多名男艺人被曝性骚扰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