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大马经历严重通膨 调高最低薪金如用头疼药医治肚子疼?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一波可能是近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而 “调高最低薪金制”的时机,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问题。
调高最低薪金至RM1,500
经济学家:恐加剧通膨问题
三位经济学者在接受《八点最热报》采访时表示,从这个月开始调高的最低薪金制,其实为国内的通膨率埋下隐忧。
他们指出,尽管将最低薪金制提高至RM1,500,有可能会让少部分原本薪金低于RM1,500的人受惠,但有可能造成中小企业面对营运上的困难,增加他们的经营成本。
广告
“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会回到消费者身上,如此一来,提高最低薪金制不只没有办法缓解通货膨胀,还有可能会加剧通膨问题。”
或导致“工资价格螺旋通膨”
对此,北方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林福炎表示,在经济学上,提高最低薪金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那些受雇主剥削所谓的弱势工人,而不是解决通膨问题。
“它绝对解决不了通膨问题,就好像头痛药解决不了肚子痛的问题。”
相反的,它将会造成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通膨”,即指工资提高了,造成成本提高,物价也随之上涨,接着员工又再要求提高薪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调高薪金未必有用?
或损害国家经济复苏
拉曼大学工商与金融学院经济教授钟志强认为,提高最低薪金制也许可以稍微地减轻打工族的生活开销问题,但绝对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素质。
他认为,随着最低薪金调高,打工一族的生活质量会更加恶化,最终只会落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下场,难以缓解通膨压力。


成本将转嫁消费者
"调高薪金恐加剧通膨"
除了无法舒缓通膨,大马诺丁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张永隆指出,调高最低薪金只会让商家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抬高市场上的物价,进一步造成通膨率上升。
“其实一方面薪水上涨了,可是另一面的物价可能也上涨”


欲舒缓通膨问题?
政府须解决劳工短缺
另外,3名受访者均表示,通膨问题本来就是由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政府要缓解通膨问题只能对症下药,分成短期和长期的策略来应对。
他们认为,若要缓解通膨问题,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供给绝对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只有填补市场上的劳动力空缺,才有可能控制住节节攀升的物价。
其中,张永隆指出,这次造成通膨的原因莫过于俄乌战争引发的国际供应链问题,但那部分不是我国本身可以解决的,因此我国从别的问题“下手”。
“比如说国内的劳工短缺问题,政府如果可以更迅速地解决这个问题,那有助于稳定我国本身的物价。”
他也认为,面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逼近,政府应该推出更有效的策略,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不再大量仰赖进口,这将有助于缓解食品涨价。
劳动生产力无法短期提高
须有长期策略对症下药
对此,林福炎解释,一旦劳动生产力提高、供给增加,物价自然会下降,因此提高劳动生产力是重要的策略,但他坦言,劳动生产力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
“如果想要缓解长期以来的通膨问题,就必须从我国所落实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上找出问题的根源。”
他解释,这是因为要是我国的通膨问题是因为输入性的通膨和货币贬值所造成的,就必须要通过现有的货币或者金融政策才有办法解决。
通膨问题源自供需失衡
钟志强:短期需学会与通膨共处
钟志强则表示,目前通膨问题是供需失衡造成的,因此我国可以实施“以点带面”的政策,来稳定相关关键的物品价格,进而控制整体的物价。
“我们必须增加有效的供给物流运输,这肯定会缓解通货膨胀率。”
除了供给和劳动力问题之外,他也提醒所有人,需要在短期里学会与“通货膨胀”共处。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