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女孩性早熟如全球“流行病” 研究者为找出原因抓破头
“这……有点不对劲?”吉登斯(Herman-Giddens)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翻阅着手上的资料,发现不少仍就读小学的女孩已经出现第二性征,甚至早至6岁就已经乳房发育。
女孩青春期大幅提前?
身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全球公共卫生学院兼任教授,吉登斯在1980年代末领导另一所大学的儿童虐待小组。当时她假设,生理特征越早出现发育变化的女孩,越容易遭人性侵。
苦于无法找到任何与美国女孩发育状况相关的数据,她决定亲自下手,才首度意外发现这项惊人的变化——女孩的青春期已大幅度提前了。
广告
10年之后,她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囊括了美国境内1.7万女孩的体检资料。数据显示,1990年代中的女孩平均大约10岁就已经开始长出乳房,而黑人女孩则更早一年。
近年青春期提早约3个月
医学界至今仍找不到原因
此项研究颠覆了医学界对青春期的认知,越来越多国家的相似研究也发现,自从1970年代开始,女孩的青春期已经提前了大约3个月。这项导致全球女孩更易患上忧郁症、乳癌和子宫癌的生理变化,如同流行病一样席卷全球,也成为当代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和挑战。
“我们观察到了这项变化,但我们仍不知道该如何防范。” 来自丹麦的儿科内分泌专家朱尔(Anders Juul),向《纽约时报》如是说道。她承认,学术界截至目前仍未有定论,女孩早熟的原因究竟为何。
1. 越胖的女孩越早熟?
在赫曼吉登斯公布研究结果后,朱尔也在丹麦内复制了同样的研究。结果发现,丹麦女孩并没有像美国女孩那样拥有早熟特征,符合医学课本内“11岁为女孩发育乳房年龄”所描述的现象。
朱尔当时建议,美国女孩青春期提前很有可能与肥胖症有关,因为丹麦并无此现象。这说法其实自1970年代就时有所闻,而这份来自丹麦的研究更佐证了这点。
2021年,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细胞释放的瘦蛋白荷尔蒙,将会导致女孩的青春荷尔蒙分泌紊乱。若瘦蛋白体内浓度低,可稳定促进发育的促性腺激素水平。然而,肥胖人士体内拥有过高的瘦蛋白水平,阻止促性腺激素的正常功能,并导致肾上腺合成的雄性激素过高,进一步“催熟”未达青春期的女孩。
因此,目前学界里都普遍认定,肥胖是女孩早熟的其中一项主因。
2. 又是化学惹的祸?
然而,“肥胖论”并无法一概而论,解释所有女孩早熟的现象。朱尔的研究报告出炉后的往后十年,他发现丹麦也开始有女孩在7至8岁左右长乳房发育。
朱尔于是又在2009年展开研究,搜集了1,000名仍就读学校的女孩生理数据。他发现相较于过去自己的研究成果,女孩平均长出乳房的年龄缩减1年,甚至已经跌破了10岁的门槛;而平均初潮年龄也提前了4个月。
丹麦女孩成长情况在如此短时间内发生巨变,朱尔医生发现到其中的异常。首先,丹麦女孩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指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和20年前并无变化。
其次,朱尔发现到研究内乳房最早发育出来的女孩,其尿液内拥有高含量的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当时他为“肥胖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替代理论,将女孩早熟的元凶怪罪在化学品上。
邻苯二甲酸酯是学界内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素”(endocrine disruptor),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影响身体内分泌的化学成分。它大量用于塑料制作,使其变得更加坚韧,从常见的塑料地砖到食物包装都可发现其身影。
尽管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内的浓度随年增长,然而,此塑料化学品对青春期的影响仍非定论。朱尔在上个月提出的研究回顾推翻了自己当初的说法,因为仍未有足够研究证明,这些内分泌干扰素是将女孩“催熟”的媒介。
3. 疫情导致性早熟?
除了肥胖和化学品,女孩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也有可能导致女孩早熟,例如学界认为女孩早年遭到性侵,很有可能与提前青春期有关系。不过,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其中的因果关系仍有待厘清。
此外,与生理父亲没有住在一起的女孩,又或者其母亲拥有情绪障碍的纪录,都有可能让孩子因而早熟。惟背后究竟如何演变成这般结果,也暂无任何有力的说法。
值得留意的是,疫情期间似乎有更多女孩经历早熟阶段。在2020年长达7月份的时段之中,意大利部分地区就有328名女孩因为性早熟而寻求医疗协助,比起2019年同时期的140人增长超过两倍。此现象也有可能于印度、土耳其和美国正在发生。
来自美国华盛顿的儿科医学教授卡波维特兹(Paul Kaplowitz)指出一些未经证实的可能原因,包括疫情期间压力增大、坐式生活型态(指缺乏体能活动的生活)等,又或者父母与孩子长时间共处一室,对孩子的变化更为敏感。
该教授强调,此次的女孩早熟现象,绝非单一原因所造成。由于疫情对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冲击更大,这也能解释了为何处于社会阶级底层的黑人,其女孩遭到更严重的“早熟冲击”。
4. 该改写“青春期”的定义吗?
这数十年来,医学教科书都是用“谭纳标准”(Tanner scale)定义青春期的年龄——女孩青春期最早为8岁,而男孩则为9岁。早过这些岁数就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的,都应送去就医,并服用青春期阻断药物,推迟发育至适当年龄。
随着各国的女孩青春期越来越“早到”,甚至有者在6至7岁就开始有了性成熟特征,学界开始争议是否有必要改写教科书上的定义,否则这些孩童都可能被视为“不健康”,而必须经过不必要的医疗程序。
不过,降低青春期的定义年龄仍存有不少争议。毕竟女孩性早熟将会导致成长以后的身体产生一些毛病,将其视为不正常的情况,有助于减缓女孩可能要面对的健康风险。
“也许数据上,提早青春期年龄似乎是符合常识的做法,”吉登斯说道,“但我不觉得这是正常的情况。”
==============================
看更多:避免百姓不够吃 元首谕令政府拟策略解粮安危机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