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采用印度文化却不见印度人 送餐平台新短片掀争议
【热点话你知】 —— 精选话题打开眼界,国内外大事趣闻轻松了解
国内知名送餐平台Foodpanda公司日前制作了一段广告视频,引起广大争议,被大批网民批评根本就是在种族歧视、文化挪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广告
推出印度文化为主题的短片
惟不见任何一个印度人出现
有关送餐平台日前在官方社交媒体,包括面子书和YouTube账号,上传了一段长达30秒、被命名为“Pollywood”的短片。
有关短片是为了宣传该平台即将推出的电视连续剧,同时也想借此短片,向用户介绍应用程序上的功能。
短片中描述了一个穿着传统印度服装的马来家庭,随着印度曲调唱歌跳舞,虽然全片以印度影视文化为主题,惟不见任何一个印度人。

网民不满种族歧视
反对“文化挪用”
有关短片出街之后,随即引起网民的不满。名为@mynikkaname的网民表示,有关短片根本就是在利用印度文化来获取利润和娱乐大众,片中却无出现印度族群,进一步证明对该族群的歧视。
Using Indian's culture as a way to gain profit or as entertainment but there's zero Indian talent. From using racial slur on an Indian athlete, to renting discrimination to this, these couple of days really show that we truly need to be better in treating the minorities. https://t.co/iFJ45klSMC— Saranikka (@mynikkaname) October 5, 2021
另外,@VaneeshaKrish网民也对短片中的演员,其中包括马来演艺界知名艺人Adibah Noor和Nadia Akilah等人感到失望。对本地品牌和主流媒体,利用在边缘化群体获取利益的行为,这名网友表示深恶痛绝。
@foodpanda_my this is appalling.An Indian-themed commercial featuring our culture, yet not a single Indian person in sight? So tired of how local brands and the media continue to appropriate from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yet ERASE us from mainstream content. pic.twitter.com/W3H25BzFDo— Neesha ?✊? (@VaneeshaKrish) October 4, 2021
当中也有不少网民不满有关送餐平台在搞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网友讽刺,一个来自德国的公司,为大马市场创作了这个印度风格的广告,片中却没有任何印度人,根本就是活生生的文化挪用。
什么是文化挪用?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通常指一群相对强势的群体,在未经过同意之下,使用另一群相对弱势族群的文化,比如服装、语言、音乐等等,而且不在乎被挪用的文化原本的意义。An Indian-style ad by a German-owned company, done for the Malaysian market, featuring not one single person of Indian ethnicity in it.Were you TRYING your best to go for cultural appropriation, @foodpanda_my? https://t.co/G1zDtpTKJx— Media Dude (@willworkforpork) October 4, 2021
近年来,“文化挪用”相关争议获得不少国家的重视,尤其是美国白人被批评挪用黑人文化,又或者西方国家挪用东方文化等等。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为D&G辱华事件。

2018年,意大利奢侈品品牌Dolce & Gabbana(D&G)面向中国的广告中,一名小眼睛的模特儿利用筷子,艰难地吃着看起来太大的意大利食品,甚至附上“两根小棍子形状的餐具难以驾驭伟大的玛格丽特披萨”的旁白。
由于该广告消费东方文化的元素极尽嘲讽,也引起轩然大波。中国人纷纷高喊抵制D&G产品,而这也成为近代广告史上,文化挪用最典型的例子。
在不少文化议题当中,经常会看到网民会以“这是文化挪用”来批评別人。文化挪用行为最饱受争议的部分,就是借用弱势群体的文化作为赚钱工具,却又没有给予相关群体该有的肯定或酬劳,或者借此加深主流社会,对这些非主流群体的刻板印象。
(一)未经同意使用别人文化即不尊重
有人认为,不管强势弱势,只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文化,就是不尊重。打个比方,伊斯兰教徒不同意他们的先知被画出来;黑人音乐家不同意他们的音乐被白人用某种比较不正宗的方式演奏。
然而,文化传播是否需要双方同意,则有讨论空间。
(二)同一种文化出现双重标准
美国许多传统黑人发型,例如爆炸头和雷鬼辫,在黑人身上被视为搞怪、不专业,但白人用这个发型就变成时尚。有人认为文化挪用助长这种不公平的现象。
(三)文化挪用会伤害弱势文化地位
当某一方把某群体生活习惯当作物件,将异国情调当成装饰,而不是理解背后的意义,有能力自由使用各种不同文化的人就会因而产生优越感,进而伤害到弱势文化的地位。
(四)文化挪用会改变文化的意义
当主流将文化元素转作不同用途,会造成原本的弱势使用者被误解,而失去固有的表达方式。
(五)文化挪用会加强刻板印象,引发歧视行为
如果主流文化总是将某些东西和某群人连结,不管连结的东西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会加强刻板印象。
无论如何,这条“无印度人”的印度文化短片,已从该送餐平台的官方面子书移除,惟仍可在YouTube网站上看到。这件事究竟会引来怎样的发展,值得关注。
在社会文化讨论上,文化挪用的定义依然存有一定的争议。对你而言,这则“没有印度人的印度元素广告”,又算不算是文化挪用呢?
欢迎来热点面子书留言发表看法!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