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你违法了。”
你是否有留意过执法机构将执法过程上传到社媒的短视频?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我国执法机构近年开始经营起了社交媒体,将突击检查、路障执法等原本严肃的公务活动,包装成一则则短视频内容发布在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部分视频不仅收获了百万点击率与追踪,也引发了公众对执法“娱乐化”的热烈讨论。
这期《热点话你知》,与你一起探讨执法影片为何吸引庞大流量?背后又存在哪些隐忧?
将执法过程上传到社媒
不难发现,不少执法机构上传到社交平台上的视频,往往都采用了相似的模板,即将影片的“精华片段”放在影片最前面吸引观众;或凸显执法人员与涉嫌违法人士之间的冲突,例如涵盖了“你追我逃”的情节、或执法人员大声吆喝或质问的片段。
马六甲内贸部(KPDN Melaka)就常常其拥有1百万追踪的TikTok账户上,分享执法人员的执勤日常。
执法人员通常会进入某些商店、摊位或仓库,然后当场指出商家的违规行为,如影片中,执法人员职责商家私藏补贴包装油或糖,观看量截至目前高达1580万次。
彭亨陆交局(JPJ Pahang)也经营着多达62万粉丝的TikTok账号,视频内容则大多聚焦在路障拦查,查验重型车辆、巴士以及司机证件等等场景。
这样的执法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且节奏紧凑、剪辑利落,有时还会配上有趣的音乐、字幕或特效,使原本沉重的执法过程,带有“剧情化”与“戏剧张力”,进一步增强其传播效果与观赏性。
其中,最受欢迎的视频,就是那些执法人员在解释完违法行为后,对“违法者”训话的片段。
《热点》浏览了数个执法单位的官方社交媒体后发现,视频底下的留言大多都很正向,网民们会称赞当局的执法效率,甚至讨伐违法者的行为。
或为“证明有在执法”拍片
《马来邮报》针对这股执法视频“风潮”,访问了马大媒体与传播系主任阿米拉(Amira Firdaus)。她形容,这是一种带有表演式可见性(performative visibility)的趋势,即为了向别人证明而可以刻意表现出的行为。
阿米拉表示,在这个社交媒体会放大公众评价的时代,执法人员也承受着“需要证明自己有在工作”的压力。
不过,阿米拉认为,这种“必须被看见”的做法,同时也引发了一个有关道德伦理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公众式宣传”是否终将越界,成为侵犯隐私、职业伦理,甚至影响职业专业的行为。
“这种做法能让执法人员证明‘自己有在执法’,是在向公众、上司或部门的一次‘自证’。”
她指出,部分在执法中涉及的对象,有些虽然看起来是违法了,但也有些诈骗受害者、人口贩卖受害者等等也无辜遭牵连,成了影片展示中的一部分。执法视频会影响司法程序?
他们认为,若执法人员将已发布至网络的执法影片作为呈堂证据,或违背了“无罪推定”的原则,因为视频很有可能暗示被检查者已经犯罪。
“我们理解执法机构可以将视频作为证据使用,但发布到社交媒体上,就偏离了‘收集证据’的本质。”
惟律师Farez Jinnah认为,目前没有法律列明,在社交媒体上传此类证据是否违法,并认为这个问题必须被认真讨论。社媒更倾向于戏剧性内容
通讯及多媒体内容论坛(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Content Forum)首席执行官玛蒂哈(Mediha Mahmood)则警告,像是TikTok这样的社交平台都是由算法驱动,往往或更倾向于放大戏剧性内容,这可能会导致执法视频的初衷被曲解。
“即使视频中是一段真实且负责任的执法过程,但也可能因为被重新剪辑,导致内容脱离实际情况,变得更煽情或戏剧化。”
玛蒂哈指出,社交媒体平台偏好情绪激烈或更具有冲突性的视频,而这类型的内容比原始视频更容易获得浏览量。
“很多视频会爆红,不是因为它本身代表了什么,而是因为人们如何解读它们。”
“而这些解读方式,往往是被算法、评论和网络对‘冲突性娱乐’的偏好所塑造的。”执法视频爆红的背后
玛蒂哈认为,时下会掀起执法视频趋势的原因,很可能与大众的“窥探欲”有关。
“突击或检查等通常不会公开进行,而这些视频就像带我们进入了执法‘幕后’,令人满足。”
“此外,公众喜欢戏剧性内容。那种‘正义得以伸张’的剧情,看见某人被抓现行的过程,正好满足了一部分人对窥探隐私以及惩罚他人的欲望。”
►《热点 Hotspot》正式开通WhatsApp频道!
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追踪我们的频道,让你不错过国内大小事、网络热门话题、专题报道及时事评论。别忘了打开旁边的小铃铛哦!
==============================
看更多: 一场“腊肠狗车祸”改写历史 纽约法院宣告:宠物可被视为直系亲属
你是否有留意过执法机构将执法过程上传到社媒的短视频?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我国执法机构近年开始经营起了社交媒体,将突击检查、路障执法等原本严肃的公务活动,包装成一则则短视频内容发布在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部分视频不仅收获了百万点击率与追踪,也引发了公众对执法“娱乐化”的热烈讨论。
这期《热点话你知》,与你一起探讨执法影片为何吸引庞大流量?背后又存在哪些隐忧?
将执法过程上传到社媒
开启“云端执法”时代?
不难发现,不少执法机构上传到社交平台上的视频,往往都采用了相似的模板,即将影片的“精华片段”放在影片最前面吸引观众;或凸显执法人员与涉嫌违法人士之间的冲突,例如涵盖了“你追我逃”的情节、或执法人员大声吆喝或质问的片段。马六甲内贸部(KPDN Melaka)就常常其拥有1百万追踪的TikTok账户上,分享执法人员的执勤日常。
执法人员通常会进入某些商店、摊位或仓库,然后当场指出商家的违规行为,如影片中,执法人员职责商家私藏补贴包装油或糖,观看量截至目前高达1580万次。
@kpdnmelaka Orang menggelupoo carik minyak carik gula, kau boleh sorok ek?!!!
♬ original sound - KPDN Melaka
彭亨陆交局(JPJ Pahang)也经营着多达62万粉丝的TikTok账号,视频内容则大多聚焦在路障拦查,查验重型车辆、巴士以及司机证件等等场景。
@jpjpahang KESALAHAN YANG SERING DILAKUKAN OLEH PENUNGGANG SEMASA OPERASI MOTOSIKAL #JPJPahang #koiorangpahang #opmotosikal #jpjmalaysia #wargakuantan ♬ Music with a sense of happiness for orchestra and piano - Tak Music
节奏紧凑配上有趣剪辑
网民超爱看执法视频?
这样的执法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且节奏紧凑、剪辑利落,有时还会配上有趣的音乐、字幕或特效,使原本沉重的执法过程,带有“剧情化”与“戏剧张力”,进一步增强其传播效果与观赏性。其中,最受欢迎的视频,就是那些执法人员在解释完违法行为后,对“违法者”训话的片段。
《热点》浏览了数个执法单位的官方社交媒体后发现,视频底下的留言大多都很正向,网民们会称赞当局的执法效率,甚至讨伐违法者的行为。

@aadklangkawi Kami nak tolong bukan nk hukum. Lain hari kita main kejar-kejar lagi okey😚 . . . #DadahTerkawal2025 #pencegahandadahtanggungjawabbersama #TakPayahTakNak #mdn_drugfighters #MalaysiaMadani #GenerasiKedahPerangiDadah #TheGreaterKedah #fyp ♬ original sound - Aadklangkawi
或为“证明有在执法”拍片
“执法视频或引发道德课题”
《马来邮报》针对这股执法视频“风潮”,访问了马大媒体与传播系主任阿米拉(Amira Firdaus)。她形容,这是一种带有表演式可见性(performative visibility)的趋势,即为了向别人证明而可以刻意表现出的行为。阿米拉表示,在这个社交媒体会放大公众评价的时代,执法人员也承受着“需要证明自己有在工作”的压力。
不过,阿米拉认为,这种“必须被看见”的做法,同时也引发了一个有关道德伦理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公众式宣传”是否终将越界,成为侵犯隐私、职业伦理,甚至影响职业专业的行为。
“这种做法能让执法人员证明‘自己有在执法’,是在向公众、上司或部门的一次‘自证’。”
她指出,部分在执法中涉及的对象,有些虽然看起来是违法了,但也有些诈骗受害者、人口贩卖受害者等等也无辜遭牵连,成了影片展示中的一部分。
执法视频会影响司法程序?
律师: 或已违“无罪推定”原则
他们认为,若执法人员将已发布至网络的执法影片作为呈堂证据,或违背了“无罪推定”的原则,因为视频很有可能暗示被检查者已经犯罪。“我们理解执法机构可以将视频作为证据使用,但发布到社交媒体上,就偏离了‘收集证据’的本质。”
惟律师Farez Jinnah认为,目前没有法律列明,在社交媒体上传此类证据是否违法,并认为这个问题必须被认真讨论。
社媒更倾向于戏剧性内容
“执法视频内容或被曲解”
通讯及多媒体内容论坛(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Content Forum)首席执行官玛蒂哈(Mediha Mahmood)则警告,像是TikTok这样的社交平台都是由算法驱动,往往或更倾向于放大戏剧性内容,这可能会导致执法视频的初衷被曲解。“即使视频中是一段真实且负责任的执法过程,但也可能因为被重新剪辑,导致内容脱离实际情况,变得更煽情或戏剧化。”
玛蒂哈指出,社交媒体平台偏好情绪激烈或更具有冲突性的视频,而这类型的内容比原始视频更容易获得浏览量。
“很多视频会爆红,不是因为它本身代表了什么,而是因为人们如何解读它们。”
“而这些解读方式,往往是被算法、评论和网络对‘冲突性娱乐’的偏好所塑造的。”
执法视频爆红的背后
与民众的“窥探欲”有关?
玛蒂哈认为,时下会掀起执法视频趋势的原因,很可能与大众的“窥探欲”有关。“突击或检查等通常不会公开进行,而这些视频就像带我们进入了执法‘幕后’,令人满足。”
“此外,公众喜欢戏剧性内容。那种‘正义得以伸张’的剧情,看见某人被抓现行的过程,正好满足了一部分人对窥探隐私以及惩罚他人的欲望。”
►《热点 Hotspot》正式开通WhatsApp频道!
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追踪我们的频道,让你不错过国内大小事、网络热门话题、专题报道及时事评论。别忘了打开旁边的小铃铛哦!
==============================
看更多: 一场“腊肠狗车祸”改写历史 纽约法院宣告:宠物可被视为直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