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业主不顾风险停止还贷 中国房产业陷紧张局势?
【热点话你知】 —— 精选话题打开眼界,国内外大事趣闻轻松了解
6月底,中国江西的烂尾楼业主带头宣布停止偿还房贷。消息一出,多个建案的业主跟着发布“停贷”声明,掀起一片“烂尾楼风暴”。
为何大批购房者不顾个人信用受损风险,集体停止偿还贷款?中国涌现“烂尾楼”背后原因又是什么?本期“热点话你知”带读者了解中国面临的“烂尾楼”风暴。
广告
中国掀“烂尾楼风暴”
屋主集体发停贷声明
6月30日,网上流传一份由 “江西景德镇恒大龙庭建案” 业主发出的 “强制停贷告知书” ,决定以行动抗议开发商挪用资金、停工的行为。
该告知书提及,相关建案在去年5月因资金断链而停摆,并扬言若开发商没在今年10月前复工,将停止向银行缴交贷款,“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
消息一出,中国各地的“烂尾楼”业者齐响应号召,集体做出停贷宣告,希望借此施压地方政府和建商完工。
截至目前,已有15个省份、至少100个建案,发出“断供”声明。其中,此前曾爆发危机的恒大(Evergrande Group)牵涉最多“烂尾楼”项目。

那为何中国会出现如此多“烂尾楼”呢?这一切得从“三条红线”说起。
“三道红线”是罪魁祸首?
中国房产业资金断链
2016年,中国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尔后在2020年祭出“三条红线”政策,约束房企的过度负债行为,其内容提及:
- 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 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 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而中国房地产的运作向来都是“高周转、高负债”,在拿地后立即进场开工,楼盘建到一半就预售,再用购房人的钱继续买地。

不过“三道红线”政策下,融资渠道收紧,没有新款项进账,造成房企资金链断裂,大量烂尾楼因此涌现。
中国资深律师王玉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少“烂尾楼”与开发商挪用预售资金有一定的关系,而银行在放贷时没有严格监管,才会导致如今的局面。
停贷后果不轻
或影响房主信誉
但在此循环中,最无辜的莫过于购房者。他们面临“左手拿不到房子,右手还得向银行还贷”的情况下集体停贷,最终爆发“烂尾楼风暴”。更甚的是,停贷也会让这些购房者,面临信用不良记录的风险。
《澎湃新闻》援引法律界人士指出,尽管开发商是“烂尾楼”的第一责任人,但购房者在贷款买房时,与银行签订了合同,这跟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的买卖关系无关。


开发商、购房者和银行的三边关系。
因此,购房者选择停止向银行还贷,等同于违约行为,需付上相应的法律责任,而银行也有权力将房子收回来,让购房者赔上信用。
“烂尾楼”恐波及经济?
多家银行:风险可控
随着“烂尾楼”风暴越演越烈,中国多家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发声明澄指,停贷活动涉及的规模较小,整体风险是可控的。
但若烂尾楼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仍会使购房者、房企和银行受到伤害。其中若购物者坚决停止还贷,将触发法律问题;银行若收不到款项,将出现“呆账。最终将会导致消费者失去信心,中国房市欲振乏力。
花旗银行(Citigroup Inc.)分析师陈俊玮指出,购房者不顾风险集体停贷,凸显出这场风暴已危及中产阶级,并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同时他发出一份报告估计,停贷潮可能引发高达5,610亿元人民币(逾3,703亿令吉)的不良贷款,相等于总体未偿还抵押贷款馀额的1.4%。
陈俊玮认为,中国的国有银行可能面临更多的抵押贷款风险。

占国内生产总值 13%
中国过于依赖房地产?
过去几十年,中国房地产业一直是该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截至2021年末,中国房地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可想而知,若房地产业出现状况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后果。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中国面临的危机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危机”,以及1929年美国经济萧条。

中国官媒《证券时报》也提示停贷潮带来的风险, 该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如果这股风潮蔓延开来,有可能对楼市造成负面冲击,对楼盘销售更为不利,也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
文章提到,中国政府应研究如何盘活烂尾楼,追讨转移走的资金,或者引入有实力的房企,将保交付放在优先位置。
“让烂尾楼活起来,早日交付才有利于千家万户的稳定。”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