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新加坡影响最大!34%进口鸡来自大马 卖鲜鸡业者恐被迫停业
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昨天(5月23日)宣布一连串粮食保护主义措施,抑制国内肉鸡短缺问题。针对其中禁止肉鸡出口措施,国内有34%肉鸡来自大马的新加坡影响最大。新加坡食品局坦言,正在寻找其他国家进口肉鸡。
对于政府颁布的进出口措施,前农业部副部长沈志勤抨击治标不治本,反倒会失信于原本向我国买鸡的国家,流失大客户。
落实粮食保护主义
恐丢失国际顾客?
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今早接受财经电台CITYPlus FM采访时认为,全面禁止肉鸡出口属于短期政策。一旦肉鸡供应稳定、禁令解除,恐怕一向和我国购买肉鸡的国家早寻获新卖家。
广告
沈志勤以早期同样落实粮食保护主义的印尼为例,该国禁止棕油出口,旨在解决国内食油短缺问题。他说:“许多国际巧克力知名品牌都转向和马来西亚购买棕油,印尼失去很多的国际客户。”
他强调,虽然我国目前出口肉鸡的比例少于10%,但这还是会导致新加坡、泰国等买家对大马的信誉失去信心。
“现在看似影响不大,有一天禁令解除、鸡肉短缺问题不在,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国际客户对我们不再信任、找不到买家,鸡农的鸡就会卖不出去。”
成本大涨 顶价还在
鸡农无奈选择减产
另外,沈志勤不否认每逢特定节日,政府颁布肉鸡顶价为保护消费者权利。但他强调,在市场中设顶价会扰乱市场顺序。如今,政府自年初设置肉鸡RM8.90顶价约140天都未解除,沈志勤为鸡农大喊吃不消。
“如今饲料已经涨了150%、工人短缺、天气炎热导致鸡生病等一连串问题,鸡农的开销已经增加。”
沈志勤认为,许多鸡农为了避免损失,因此决定减少养殖量,简介导致市场无鸡可买的窘境。
“成本涨价,鸡农认为不需要做到那么辛苦,减少5%至10%养殖量,市场就不够了。因此,政府不能采取民粹的做法,必须更长远来看。”
短期措施无法根治
政府应提供鸡农补贴
谈到政府是否应该祭出保护商家的同时,也可以抑制涨价的方案,沈志勤坦言没有任何一项政策可以让双方都满意。
他以早前担任农业副部长的经验分享,认为目前可见政府颁布许多援助、贷款措施,但是只局限在年轻人或者新创领域,却不见中央给予补贴或分土地给农民。
“这会导致许多年迈的农夫选择退休,导致农食品越来越少,供需失去普平衡,就会出现如今的农食品的涨价现象。”
34%进口鸡来自大马
新加坡业者被迫停业
随着大马颁布禁止肉鸡出口禁令,新加坡食品局昨晚(5月23日)立即发文表示,会与进口商合作,以减少冲击。
“去年本地进口的肉鸡中,有34%来自马来西亚,主要是入口到新加坡后再进行宰杀和冷却的活鸡。”该局认为,冰鲜鸡的供应可能暂时出现影响,但冷冻鸡可以缓解不足,呼吁消费者食用其他肉类。
另外,对于突如其来的禁令,新加坡鸡鸭出入口商联合会秘书长马琼向《联合早报》表示,会想办法从其他国家进口肉鸡。
“新加坡有三分之一的肉鸡来自马来西亚,突如其来的缺口影响很大。如今要看肉鸡的库存还有多少,和能否从其他国家进口。不过远水救不了近火,无法从马来西亚进口鸡只,无疑会影响巴刹鸡肉摊贩和鸡饭摊。”
根据新加坡《8视界》报道,当地一些鲜鸡摊贩打算暂停营业,直到找到新的鲜鸡供应,也有摊贩打算转卖冷冻鸡维持生意。受访摊贩也预测,接下来冷冻鸡肉价格也会飙涨。
==============================
看更多: “平常赚RM2现在赚RM1” 副部长促鸡农少赚一点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