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国内

店家招牌只有中英文字眼 DBKL:有店家“假装忘记”马来文重要性

tn-kl-2.jpg
吉隆坡武吉免登燕美路(Jalan Imbi)5家华裔餐馆,因为招牌上只有中文和英文字眼,而被吉隆坡市政局(DBKL)开出罚单,并命商家在14天内,撤下违规招牌。
 
店家招牌只含中英文
DBKL开罚单下令撤下

吉隆坡市政局今天在面子书发文指出,尽管这些规定已经出台很久,但武吉免登附近的一些店家,仍然不了解或“假装忘记”马来文的重要性。
 
“根据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吉隆坡市政局去到现场,帮他们‘重温’这个规矩。”
 
“在燕美路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家店铺被发现违反了1982广告地方法令(直辖区),并在其招牌上,边缘化马来文。是的,他们似乎更喜欢展示其他语言。”
 
吉隆坡市政局表示,当局已经发出罚单和执行通知来提醒店家,要求他们在14天内撤下违规招牌,否则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揭武吉免登餐厅招牌违规
拍摄者质问:不敢对付?

吉隆坡市政局所指的,相信是X平台周一(10月7日)流传的一则视频。
 
视频显示,武吉免登燕美路一带,许多餐厅的招牌,只有中文和英文。
 
拍摄者质问,吉隆坡市政局是不是不敢对付这些不尊重国文和违规的餐厅。
   
网民看法两极化
赞同:不会误食不清真食物

然而,网民对于华裔餐厅招牌只有中英文字眼的看法各有不同。

赞同的网民认为,这样反而能让穆斯林群体更容易区分食物是否清真,在点外卖时,也不会误点到不清真的食物。

“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因为清真与否就很明确。如果他以马来文命名,并放在外卖平台中贩卖。你会因为食物很好吃,而误点并重复点餐,到时就太晚了。”
 
“如果是马来语,你会说,这不是清真食品,包括商店。如果持续用中文,你就可以避免它,它是非清真的。”
 
同时,也有网民批评拍摄者“多事”,认为穆斯林一般不会到华裔餐厅用餐,无需故意将事情闹大。

“这也是课题?说得好像你们会进去他们的店一样。”
   
 “华人非清真店的消费群体是华人,或不谙马来文的中国华人。举例来说,如果这是一家猪肉店,但以爪夷文列出商品和价格。到时你又要吵,又想介入与你无关的事情。”
   
“如果店家写‘烤猪肉’,你可以接受吗?只是文字而已,不需要说太多。”
 
网民促DBKL采取行动
另外,也有网民表示,已有明文规定,要求店家招牌一定要有马来文,因此认为吉隆坡市政局务必采取行动。

“不能这样,即使是华人餐厅,或者说顾客只有华人,招牌也一定要有马来文。”
 
“从前朝开始,这件事就没有强制执行,渐渐地外语(慢慢入侵),直到人民自己都觉得,说马来语很尴尬。”
 
“为什么吉兰丹能做到,让华人店的招牌都写上爪夷文。”
 
DBKL非过度执法
全马仅砂拉越广告牌 不必以国文为主

无论如何,吉隆坡市政局并未过度执法。根据规定,除了砂拉越,国内各州无论是广告牌还是招牌,都可以使用其他语言,但前提是须以国文为主,而马来文字须最先排列和显著,即马来文字体须要比其他语言文字来得大。
 
此外,所有广告牌都需要提呈至国家语文出版局审批,获批准后才能对外展示。

►《热点 Hotspot》正式开通WhatsApp频道!

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追踪我们的频道,让你不错过国内大小事、网络热门话题、专题报道及时事评论。别忘了打开旁边的小铃铛哦!

Advertisement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