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疫情下的社区菜园 自给自足乐当城市农夫
大马也掀起“社区菜园”热潮?
“社区菜园”风潮近年开始吹进大马,加上“城市农业”概念的推动下,不少州政府积极推行社区菜园计划,也成功取得正面回响,拥有593个住户的雪州梳邦再也USJ 16住宅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由于疫情期间被“禁足”在家,顿时拥有许多闲暇时间,加上梳邦再也市政厅的鼓励,当地居民从去年九月(复苏式行动管制令RMCO期间)开始,共同利用社区内荒废15年的空地,改造成专属的社区菜园。

梳邦USJ16居民,趁疫情期间分工打造属于自己的菜园。
施肥浇水观察生长状态
忙碌城市中的绿色空间
USJ16社区菜园委员会主席王和明,在接受《八点最热报》访问时表示,这块荒废的土地如足球场般大,并分成了菜园、水果园、休闲空间等区块,而为了维持菜园的整齐干净,该委员会也会限制居民,在特定的地方耕种指定的植物。
广告
他说:“我们园内一共有七个圆形田地,每个田地被分成8块,就像八卦阵一样、风水非常好。”
居民种菜初体验
邻里相互学习取经
该住宅区居民赖俊豹,亦是社区菜园计划的一份子。他分享道:“放工后,我会带着老婆孩子到菜园打理自己的小田地。”出乎意料的是,赖俊豹经营菜园时有模有样,但却是他第一次下田种菜。
赖俊豹说:“其实这是我第一次种菜,我和太太都不熟园艺。要种得好不简单,从种子种出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一开始也一窍不通,透过居民分享资讯,学了一点点。”
然而,不只是赖先生一家人,园区内有过半的居民都不曾有过种菜经验,因此只能请教一名拥有20年耕种经验的居民余春芳,而后者也经常和邻居分享种植心得,帮忙他们解决种菜时所面对的问题。
余春芳说:“他们会问我,为什么种子不会发芽,为什么种的东西(蔬菜)不漂亮,一天要浇多少次水等问题。” 她补充,其实种菜很简单,只要有耐心就不成问题。

民众在社区菜园分享种植心得,互相切磋”园艺“。图为辛劳耕作后的收成。
社区花园推动环保堆肥活动
有效减低周遭垃圾量
值得一提的是,USJ 16住在区的菜园也响应有机堆肥计划,居民利用园区内的残枝枯叶,或家里的果皮、菜叶厨余等发酵腐化后堆肥种菜。
负责有机堆肥计划的司徒尤铭说:“我们这里有很多居民留下不要的菜叶,所以他们会放在堆肥区里养成肥料,我们也会鼓励那些有家庭的人,带家里的厨余如果皮等等,只接受水果和蔬菜的厨余,肉类厨余不能做堆肥,因为会吸引到老鼠和蛇等动物。”
司徒先生补充,透过有机堆肥能够有效减低周遭环境的垃圾量,他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环保行列。
“因为堆肥不是容易的事,不少人会怕厨余的异味,但从成立至今,已经有20%至30%的居民接触堆肥活动。有时我们要以身作则,当他们看到我的蔬菜生长得很好,就会认同有机堆肥是有效的,相信这样能够鼓励更多人加入。”
提倡绿色生活
社区菜园邻里感情升温
USJ16的社区菜园从去年九月成立至今,靠着居民间的相互配合,社区菜园打理得有声有色。受访的居民都异口同声地认为,多亏社区花园的出现,邻里间的感情似乎变得更好了。
赖俊豹和朱为爱夫妇说:“之前不可能认识其他居民,一些就算知道是邻居但都没有聊过天,在菜园计划开始后才开始认识。” 此外,余春芳则坦言,起初不认识所有的邻居,但直到社区菜园出现,她拥有了更多“朋友”。

民众在社区菜园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甚至可以认识到许多“新朋友”。
在提倡绿色生活的同时,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社区菜园的出现,无疑制造了让居民能够在忙碌生活中放慢脚步的机会。惟如今国内疫情严峻,居民表示,这段期间只能遵守防疫准则,留守在家,待日后疫情开始趋缓后,才会继续打理菜园,继续当个快乐的城市农夫。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