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UAN
  • 热点
xuan-hotspot
    • 登入
    • 登入
    • 全部
    • 最新文章
    • 新闻报报看
    • 八点最热报
    • 政治
    • 社会
    • 国际
    • 专题
    • 奇趣
    • 视频
    • 百秒AI报
    • ASTRO节目表
    xuan-hotspot
      新闻报报看
      兴起回乡当“全职乖孙” 中国年轻人直接躺平啃老?
      新闻报报看
      “没钱添油请捐点钱” Waze求助留言是诈骗?
      新闻报报看
      若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中国是最大石油客户伤最重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刊登广告

      © 2024 Measat Broadcast Network Systems Sdn Bhd 199201008561 (240064-A)

      广告
      今日头条

      堪称“死亡之旅”!   考察“铁达尼号”残骸须冒多大风险?

      热点小编
      热点小编
      23/06/2023
      06:27 MYT
      Sponsor Banner
      堪称“死亡之旅”!   考察“铁达尼号”残骸须冒多大风险?
      【热点话你知】 —— 精选话题打开眼界,国内外大事趣闻轻松了解
      “泰坦号”(Titan)被认为可能已经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客无一存活,而他们原本的目的地--“铁达尼号”沉船地点也是公认的危险海域。
      “铁达尼号”残骸深不见底 海域存5大危险处 “铁达尼号”沉船残骸位于纽芬兰东南偏南约600公里、水深约3.81公里处,英国《BBC中文网》探讨了这片海底区域的情况,发现有5大危险处:
      广告
      1. 阳光到达不了的地方 在地理学上,海洋深度被分为5个区域,越深的区域接收到的经由海平面透下来的光就越少,从上至下分别为:
      第一层:浅海层(阳光区) 第二层:海洋中层带(暮光区) 第三层:深水层(午夜区) 第四层:深渊层 第五层:超深渊层
      从第三层“深水层”开始,基本上没有光可穿透,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午夜区”,而“铁达尼号”残骸正是位于“午夜区”。
      根据了解,“泰坦号”的灯光仅能照射到几米远,尽管配备最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用来估算潜水器与海床之间的相对深度和速度,但曾参加海洋之门公司“泰坦号”之旅的乘客仍然心有余悸。
      “当到达海底时,你并不知道自己确切在哪里,我们不得不在海底瞎闯,只知道‘铁达尼号’就在附近,但那里漆黑一片。”
      “(我们知道)沉在海底的最大物体就在500码开外,但我们花了90分钟才找到它。”
      2. 水压比地面大数百倍 海底越深,水压越高,位于水深3,800米海底的“铁达尼号”承受着约40兆帕的压力,是地面上压力的390倍。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斯德哥尔摩复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海洋研究员布拉西亚克(Robert Blasiak)向BBC第四电台(Radio 4)这么形容:
      “换个角度讲,就是大约汽车轮胎内气压的200倍,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一个外壁非常厚的潜水器。”
      而“泰坦号”的碳纤维和钛合金外壁设计,使其最大操作深度可达4000米。
      3. 水下洋流暗流汹涌 深海跟海面洋流一样,存在着激烈的水下洋流,而“铁达尼号”残骸所在之处,据称是靠近一个受到所谓西边界洋流的冷南向流影响的海底区域。
      许多专家预计,这些水流所带来的沉淀,最终将“铁达尼号”的残骸掩埋在沉积物下。
      但曾对“铁达尼号”残骸进行高精度扫描的深海考研学家赛弗特(Gerhard Seiffert)告诉BBC,只要“泰坦号”有电,他认为该区域的水流不足以对它造成威胁。
      4. “铁达尼号”船体逐渐瓦解 “铁达尼号”已沉入海底数百年,船体逐渐被微生物降解,以铁为食的微生物形成了冰柱状的“锈柱”,更加速了残骸的消蚀。
      科学家曾估计,由于“铁达尼号”船尾在沉没过程中受到巨大的损伤,导致它的消蚀速度比船头部分快40年。
      “残骸在不断坍塌,每年都有一点点。但只要你保持安全距离,没有直接接触,没有从开口穿入,就不会有任何破坏。”
      5. 海底沉积物冲毁人造物 海床上沉积物的忽然涌动, 过去被证实会损坏甚至冲走海底的人造物体,类似事件包括1929年,在纽芬兰海岸附近的跨大西洋海底电缆被冲断事件。
      而研究人员也发现“铁达尼号”沉船的周边海床有巨量沉淀物,相信是沿纽芬兰的大陆坡滑下,形成了科学家所称的“不稳固走廊”。
      还有另一种被称为浊积流(turbidity current)的现象,也可能威胁附近的海底人造物体。这种现象是海水携带大量沉积物沿着大陆坡流动,且可以由风暴引发。
      但多年研究“铁达尼号”周边海床的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海洋地质科学家派珀(David Piper)认为,该地区海床的地形很可能会将沉积物流引向另一个地区,不会到达沉船残骸,因此不太可能是“泰坦号”失踪的原因。
      “泰坦号”存危险性 不被归类为“潜水艇” 除了当地海域暗流汹涌,“泰坦号”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甚至不被归类为“潜水艇”。
      根据《华盛顿邮报》及《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泰坦号”共有4颗电动引擎,动力仅够提供3节速度,时速为4公里左右,不足以自行出港,因此不被归类为“潜水艇”,更适合被称为“潜水器”(submersible)。
      除了空间狭窄,“泰坦号”也存有各种严重的安全疑虑:
      • 逃生途径
      曾搭乘“泰坦号”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波格( David Pogue)形容,乘客脱下鞋子进入舱内后,外面的船员会用17个螺丝,从外部将舱门密封。
      换言之,“泰坦号”内的乘客无法自行从内打开门,也没有任何逃生口。
      波格表示,所有“泰坦号”乘客都必须签署放弃求偿声明,且注明“乘客知悉这艘潜水器并未获得任何监管机构的核可或认证,探索行程可能有导致死亡的风险”。
      • 零件东拼西凑
      波格也向BBC透露,他搭乘“泰坦号”时,发现内部有很多零件似乎都是东拼西凑而成。
      “有些压舱物只是废弃的工程管线,放在艇内单一侧边的架子上,拆下这些压舱物的方法就是所有乘客都靠到潜艇的另一边,管线就会滚下来。”
      虽然不知道“泰坦号”有无改进,但该公司先前曾为自己的做法辩护,称使用现成零件有助简化工事,让现场操作和更换零件都变得更方便。
      • 未接受安全检测
      “海洋之门公司” 海洋运作总监的洛奇里奇(David Lochridge)曾提告公司,称他对“泰坦号”设计提出安全疑虑后,公司就解雇了他。
      而在此之前,还有一群潜水器制造的行业领袖致信“海洋之门公司”,警告他们这种“实验性”的设计可能出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灾难。
      但该公司创办人仍拒绝接受安全检测的建议,还称“这样的行业标准正在扼杀创新”。 ==============================
      看更多: 深海参观铁达尼突失联 “泰坦”潜水器有多危险?
      相关话题
      #铁达尼号
      #潜艇
      #危险
      #泰坦号
      #内爆
      必看影片
      广告
      newsletter
      每周电子报
      世界正发生着什么事?
      每天有无数的事件在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着,哪一些才是值得我们真正关注的?
      透过你自主置入资讯的举动,你同意了我们的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