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苗接种计划(PICK)2月开跑后,“达到80%群体免疫”一直都是政府挂在嘴上的目标。不过,负责疫苗统筹的科艺部长凯里前天(6月17日)却表示,如今他已尽量避免使用“群体免疫”,还建议首相慕尤丁要“谨慎使用”这个词。为什么呢?
凯里表示,根据数据和科学来看,新冠肺炎会成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会伴随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但病毒在未来威胁性或变小。他认为,疫苗无法确保能彻底解决大流行病,所以,他已停止使用“群体免疫”这个说法。
那,说好的年底前要达到80%人口接种疫苗的计划,还要不要继续、会不会达标呢?
李文材认同凯里调整策略
前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医生接受《热点 Hotspot》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对疫情和疫苗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他认为凯里调整策略的做法是正确的。
他指出,我国不可能在短期之内达到群体免疫,因此,80%群体免疫必须是长期目标,而现阶段的短期目标则是:为所有60岁以上和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士优先接种。

为何无法在年底前达群体免疫?
1. 疫苗有效率:由于冠病疫苗无法完全避免接种者不会受感染,仅能免于重症或死亡,而接种后还是有感染冠病的机率,因此,我们还需等待更完美的疫苗问世。
2. 国家边境无法100%关闭:只要冠病还活跃于全球,在边境无法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国内还是会出现境外输入病例,没有接种疫苗的国人还是会曝露在风险中。
3. 变种病毒:还无法得知变种病毒是否对疫苗具抵抗力。
4. 疫苗接种政策:美国和英国达到超过60%人口接种后,疫苗开始出现过剩,许多人还是不愿接种,这是每个国家所面对的问题。当接种率到60%至70%、要达到80%前,最后10%至20%的难度其实最高。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80%的KPI,短期之内要达成并不容易。
基于以上4大要素,李文材进一步提醒:“无论哪种疫苗都无法保证百分百免疫,不过,接种后的传染率较低、重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都会降到很低,而大部分品牌疫苗的有效率都超过80%至100%。”
点击我吧:Delta变种病毒(印度)到底有多“毒”
开放经济无需等群体免疫?
另外,李文材也认为,我国无需等到达到群体免疫才开放经济领域。他认为,最重要是保护好年纪大和患有严重疾病的高风险群众。
“开放经济领域跟达到群体免疫没有冲突,只要大部分高风险群体完成接种,即使受感染,重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比较严重的流感来对待。”
他说,当大部分人已接种疫苗,即使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单日确诊还是能降低很多。即使确诊率没有减少很多,确诊患者也无需担心出现重症或死亡,这时候,经济领域就可以重新启动。
点击我吧:当各国政府抢夺疫苗时,大马在做什么?
李文材表示:“目前大约有300万高危人群和约50万前线人员打了疫苗。大马老年人口约900万,现在只接种了1/3,还有很多60岁至70岁的人还没接种。可是你看,工厂的Bangla(移工)都接种了,这很不合理。”

群体免疫要等1至2年后
国人需学习与冠病共存
询及我国还需要多久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李文材的回答是:“可能还要等1至2年,等待全世界或周边国家的接种率提升,或是保护力更高的疫苗问世。”
他认为,我们必须学习与冠病共存,例如我国与骨痛热症已共存几十年。
“与病毒共存是有可能的。条件是:第一,只要高危群组受到保护;第二,公共卫生团队必须非常健全,无论在哪里爆发感染群,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追踪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让他们及时进行检测和隔离。”
李文材指出,只要确保每一个感染群不会扩散,就可以控制住疫情。虽然接种后开放经济领域,可能每天还会维持100至200多宗病例,但不至于导致重症及死亡。
点击我吧:打AZ再打辉瑞效果更好,混搭疫苗或许是新出路
政府部门人手应灵活调动
李文材认为,最快及最有效的提升疫苗接种方式是,政府透过国民登记局(JPN)的资料库,为所有60岁以上的民众自动登记,再安排人手叫这群民众出来接种疫苗。另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已经登记许久的1千万人安排接种,就可达到高比例的接种率。他补充说:
“如果人手不足够,可以让私人界、政府卫生诊所帮忙。如果还是不够人,可以去旅游部、房地部等等许多政府部门拉一些人来帮忙。尤其MCO期间,EPF、SOCSO、移民局那些柜台没有开放,难道公务员在家印passport(护照)?”
不肯花钱弄接触者追踪系统
政府错过防控疫情最佳时机
我国疫情在去年6月至9月期间曾一度降温,但政府错过了这个抗疫的最佳时机。
李文材斥责政府,当时候没有完善接触者追踪系统,也没有把更多的资源放在防控疫情上。他指出,MCO 1.0导致政府每天损失24亿令吉,但如果在MCO 1.0后,耗资10亿至20亿令吉,打造接触者追踪系统,如今就不会迎来MCO 2.0、MCO 3.0、甚至是全面封锁(FMCO)。
“我们根本没有在危机中获得教训,让马来西亚重新整顿,更好面对未来的挑战。“
“明显看得出,政府在过去1年多来领导无能,维持现状是最糟糕的选择。发生这场空前危机的时候,政府没有办法整顿全国的资源、整顿内阁、整顿公务体系。我们必须要有所改变。”
凯里表示,根据数据和科学来看,新冠肺炎会成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会伴随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但病毒在未来威胁性或变小。他认为,疫苗无法确保能彻底解决大流行病,所以,他已停止使用“群体免疫”这个说法。
那,说好的年底前要达到80%人口接种疫苗的计划,还要不要继续、会不会达标呢?
李文材认同凯里调整策略
前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医生接受《热点 Hotspot》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对疫情和疫苗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他认为凯里调整策略的做法是正确的。
他指出,我国不可能在短期之内达到群体免疫,因此,80%群体免疫必须是长期目标,而现阶段的短期目标则是:为所有60岁以上和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士优先接种。

为何无法在年底前达群体免疫?
1. 疫苗有效率:由于冠病疫苗无法完全避免接种者不会受感染,仅能免于重症或死亡,而接种后还是有感染冠病的机率,因此,我们还需等待更完美的疫苗问世。
2. 国家边境无法100%关闭:只要冠病还活跃于全球,在边境无法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国内还是会出现境外输入病例,没有接种疫苗的国人还是会曝露在风险中。
3. 变种病毒:还无法得知变种病毒是否对疫苗具抵抗力。
4. 疫苗接种政策:美国和英国达到超过60%人口接种后,疫苗开始出现过剩,许多人还是不愿接种,这是每个国家所面对的问题。当接种率到60%至70%、要达到80%前,最后10%至20%的难度其实最高。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80%的KPI,短期之内要达成并不容易。
基于以上4大要素,李文材进一步提醒:“无论哪种疫苗都无法保证百分百免疫,不过,接种后的传染率较低、重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都会降到很低,而大部分品牌疫苗的有效率都超过80%至100%。”
点击我吧:Delta变种病毒(印度)到底有多“毒”

国内冠病死亡人数在6月2日创新高,达126人,雪隆一带医院必须出动货柜停尸间来处理日常所需。
开放经济无需等群体免疫?
另外,李文材也认为,我国无需等到达到群体免疫才开放经济领域。他认为,最重要是保护好年纪大和患有严重疾病的高风险群众。
“开放经济领域跟达到群体免疫没有冲突,只要大部分高风险群体完成接种,即使受感染,重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比较严重的流感来对待。”
他说,当大部分人已接种疫苗,即使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单日确诊还是能降低很多。即使确诊率没有减少很多,确诊患者也无需担心出现重症或死亡,这时候,经济领域就可以重新启动。
点击我吧:当各国政府抢夺疫苗时,大马在做什么?

截至昨天,395万7,687人已接种1剂,达12.1%,而完成2剂接种则有155万3,033人。
李文材表示:“目前大约有300万高危人群和约50万前线人员打了疫苗。大马老年人口约900万,现在只接种了1/3,还有很多60岁至70岁的人还没接种。可是你看,工厂的Bangla(移工)都接种了,这很不合理。”


我国在4月开始为高风险群体接种,至今仍有许多长者还在苦苦等待疫苗。
群体免疫要等1至2年后
国人需学习与冠病共存
询及我国还需要多久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李文材的回答是:“可能还要等1至2年,等待全世界或周边国家的接种率提升,或是保护力更高的疫苗问世。”
他认为,我们必须学习与冠病共存,例如我国与骨痛热症已共存几十年。
“与病毒共存是有可能的。条件是:第一,只要高危群组受到保护;第二,公共卫生团队必须非常健全,无论在哪里爆发感染群,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追踪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让他们及时进行检测和隔离。”
李文材指出,只要确保每一个感染群不会扩散,就可以控制住疫情。虽然接种后开放经济领域,可能每天还会维持100至200多宗病例,但不至于导致重症及死亡。
点击我吧:打AZ再打辉瑞效果更好,混搭疫苗或许是新出路

入住ICU的冠病患者一度在6月14日达到921人,导致我国ICU严重超出负荷。
政府部门人手应灵活调动
李文材认为,最快及最有效的提升疫苗接种方式是,政府透过国民登记局(JPN)的资料库,为所有60岁以上的民众自动登记,再安排人手叫这群民众出来接种疫苗。另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已经登记许久的1千万人安排接种,就可达到高比例的接种率。他补充说:
“如果人手不足够,可以让私人界、政府卫生诊所帮忙。如果还是不够人,可以去旅游部、房地部等等许多政府部门拉一些人来帮忙。尤其MCO期间,EPF、SOCSO、移民局那些柜台没有开放,难道公务员在家印passport(护照)?”
不肯花钱弄接触者追踪系统
政府错过防控疫情最佳时机
我国疫情在去年6月至9月期间曾一度降温,但政府错过了这个抗疫的最佳时机。
李文材斥责政府,当时候没有完善接触者追踪系统,也没有把更多的资源放在防控疫情上。他指出,MCO 1.0导致政府每天损失24亿令吉,但如果在MCO 1.0后,耗资10亿至20亿令吉,打造接触者追踪系统,如今就不会迎来MCO 2.0、MCO 3.0、甚至是全面封锁(FMCO)。

MCO就像一场恶性循环,未来是否还会有MCO 4.0、5.0呢?
“我们根本没有在危机中获得教训,让马来西亚重新整顿,更好面对未来的挑战。“
“明显看得出,政府在过去1年多来领导无能,维持现状是最糟糕的选择。发生这场空前危机的时候,政府没有办法整顿全国的资源、整顿内阁、整顿公务体系。我们必须要有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