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薪资停滞不前致难有储蓄 调查:年轻人身兼多职维持收支平衡
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大马人对财务状况感到满意,在东盟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当中又以25至34岁的年轻人,最忧虑个人的财务状况。
调查: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
25至34岁年轻人最忧虑个人财务
1份由《Economist Impact》所剖析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大马各年龄段的工薪族当中,25岁至34岁的年轻人,对个人的财务状况最为忧虑。
这份题为《实现未来-寻求未来财务安全:马来西亚年轻人面临的挑战》的报告,着重于探讨和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大马人如何为未来储蓄,以及大马年轻人在建立财务韧性上所面对的挑战。
广告
调查报告中指出,年轻人之所以常常忧虑财务状况,是因为大部分的他们都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
“年轻人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限制了他们储蓄和投资的能力,包括工资增长缓慢、生活成本增加、就业形势艰难以及有限的金融知识。”
为了能维持收支平衡
年轻人从事多份工作
调查发现,大多的年轻人都在从事多份工作,来维持收支平衡。
“25至34岁的年龄层中,有38%的人表示他们不只从事一份工作,而35岁至44岁的年龄层中也有26%从事多于1份工作。”
而在储蓄方面,报告指出,在25至34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只有25%有公积金,44至55岁的年龄段则有40%。
对财务状况满意的大马人不过半
57%有信心够储蓄维持老年生活
另外,随着大马人口逐渐迈入老龄化,民众退休后的财务保障也备受关注。惟报告显示,仅有48%即不到一半受访的大马人对财务状况感到满意。
不过,有超过一半(57%)的人有信心,能够拥有足够的储蓄,来维持80岁及以上的生活。但是,这个百分比却是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最低的。
年轻人难为未来做准备?
对此,马来西亚保诚保险有限公司(PRUDENTIAL Malaysia Assurance Berhad)总执行长林永祥发文告说,调查显示尽管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许多变化,但有个问题依然存在,即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自己能为未来做好准备的满意度较低。
“这份报告阐述了我们如何能够继续满足大马下一代人步入成年后的需求。”
上述调查结果,出自《Economist Impact》一份题为“重新思考亚洲福祉:生活观如何变化”区域性报告的一部分。共有13个亚洲市场的5,000人参与这项调查,大马是满意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专家:薪资停滞不前
造成年轻人难有储蓄
《Economist Impact》也在调查报告中引述2位专家,即大马雇员公积金局政策与战略组主任芭凯丝尤索夫(Balqais Yusoff)以及大马经济协会主席兼大马大学社会福祉研究中心董事诺玛曼苏(Norma Mansor)的说法。
专家认为,正是因为大多数的打工一族的薪资停滞不前,造成储蓄对年轻人来说变得越发困难。
芭凯丝尤索夫说,研究显示,薪资停滞不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劳动市场的需求和求职者的能力不匹配、以及薪资结构的挑战,这对劳动力中最年轻的阶层影响尤其大。
“78%的公积金会员每月的收入低于RM5,000,而月收入低于RM3,000的公积金会员就占了一半。”
另外,疫情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自由业或零工工作。
“这些行业的工资往往无法预测,而且也不存在社会保护。”
诺玛曼苏则表示,薪资收入停滞不前助长了年轻人出国工作的趋势,特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在国外工作能拥有更高的收入。
年轻人面临2大问题
高负债、公积金过少
另外,年轻人也面临着高负债的问题。大马破产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期间,处于25至34岁年龄段的破产人数就,占了全国总数的22%。
“这些人的负债率很高,由于汽车和其他个人贷款以及信用卡债务的负担,许多人已经宣布破产。”
芭凯丝尤索夫也提到,债务指数过高,也迫使不少年轻人未来只能动用大部分的公积金来偿还债务。
不只如此,年轻人的公积金储蓄不足,也一直都是大问题。数据显示,直到2023年底,有47%年龄低于55岁以下的公积金会员总储蓄低于1万令吉。
而且疫情也加剧了这种状况,许多人因此被迫事先动用公积金。
“公积金局报告显示,每10个会员中就有6人过早领取公积金,预料需要4至6年的时间,才能填补回这些公积金。”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