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各行各业因疫情受挫 杂货店生意却逆流而上
新冠疫情无疑导致各行各业受到打击,甚至传统行业也纷纷被迫结业。其中,不少传统行业,都因为无法在疫情当中求存、纷纷倒下,被迫结业。相反的,过去一直遭受到霸级市场和购物商场压迫的传统杂货店和迷你市场却看到了一丝曙光。它们的生意量不跌反增,平均生意额更增长高达20%至30%。
社区杂货店“近水楼台”
MCO期间逆市回温
马来西亚杂货商联合会总会长方志民认为,杂货店生意出乎意料地不跌反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政府严格限制出门人数等条规下,民众会认为,身在住宅区范围的杂货店,比起路途遥远的购物商场来得更方便与安全。因此,不少人都“舍远求近”,选择光顾邻近的杂货店或者迷你市场,给这些商家带来一大波买气。

顾客基于方便与安全的考量,选择到杂货店购物。
生意额起伏不定
新山杂货商指疫情打击不小
然而,位居柔佛新山一带的杂货店却因疫情冲击,新加坡顾客减少,导致生意量下滑。杂货店业者认为,经济景气差、民众手头紧,因此选择到杂货店选购食品和必需品。即使佳节的到来,业者仍能明显感受到民众的购物力已大不如前。广告
为稳住生意额
大多杂货店开启转型之路
为了稳住生意额,不少杂货店开始踏上转型之路,除了继续提供顾客送货上门的服务,也开始迈向数码化,接受电子钱包付账,还有开发杂货店专用的手机应用程序。方志民指出,吉隆坡一带已有杂货店开通手机应用程序,让顾客可通过应用程序购买商品,随后,商家再把货物送上门。
传统零售中打不死的小强
杂货店发展前景看俏
坐拥地理位置先天优势的杂货商,在疫情之下,遭受的冲击看起来比其它行业,相对少一些些。方志民还是乐观看待杂货业的发展前景。他比喻,杂货店其实就像是生命力顽强的小强,而大型的购物商场却像是笨重的恐龙。因为比起开销大、员工多的购物商场,大部分的杂货店采用家庭式的经营模式,无需负担租金和员工薪水,成本大大降低,灵活性也大很多。

杂货店的商品为民众日常用品,即使经济差,货品仍能售出。
方志民也指出,杂货业所销售的商品类型都属于快速消耗品,像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即使经济再怎么差,这些必需品也都还能够销售出去。因此他相信,历经岁月洗礼的杂货业,只要服务好价钱公道,一定也能挨过这波疫情,甚至更上一层楼。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