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北京官媒反对地摊经济 李克强习近平意见不合?
“地摊经济”在中国由来已久,只是中国地方政府一直并没有给予完全合法化,属于“边缘经济”。摊贩和城市管理员之间“猫捉老鼠”的戏码更是常见。6月,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态,称“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是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更是充满人间烟火气和“高大上”,是中国的生机,也是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受重挫的救命稻草。

中国地摊经济到底有多重要?
广告
面对疫情后的经济衰退、失业率暴增,当局解放“地摊经济”的政策就显得意义重大了。李克强早前表示,虽然中国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约1万8千令吉),但仍有6亿人的月薪才1,000元人民币(约600令吉),在中等城市可能连付租房都很困难。
由于“地摊经济”的创业门槛和失败风险都很低,也就变相提高了民众收入,进而刺激消费行为,促进实体经济。这是一个能够快速解决民生经济问题的办法。

经济好转后摊贩会否被轰走?
根据中国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27个中国城市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不过,还是有很多网民对这项政策不买账,认为这只是国家暂时挽救经济的伎俩。因为,中国每隔3年都会在全国范围评选“全国文明城市”,到时候国家经济变好了,那些昔日打压摊贩的执法行为很可能重现,摊主会不会又被轰走?
英国媒体《BBC》引述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胡荣指出,“地摊经济”只是一种过渡性、灵活性的临时就业。它能够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但一个国家绝不可能完全依赖全民摆摊去发展经济。

意见相佐反映习李关系微妙?
不过,“地摊经济”才刚上网络热搜,就被北京政府泼了一盆冷水。
6月6日,中国官媒《北京日报》发表评论道:“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因为北京是国家首都,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允许存在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等不文明现象。
官媒与李克强截然不同的态度,引发各界揣测。不少评论质疑,这是中共领导层出现分歧的迹象,反映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存在的政策之争。事实上,习李之争的说法也有迹可循。习近平早前表示,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李克强随后却提出“6亿人月薪仅1,000元”的说法,明显打脸习近平。
但有学者认为,从中国的党政权利结构来看,习近平是党核心,与李克强两人的权力结构不对称,根本没有权力相争可言。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