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国内

中国年轻人找不到工 励志故事来凑?  网民批根本是在炒作

china-unemployment-tn.jpg

继中国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半年之后,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12月,年龄介于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为14.9%,明显低于去年6月的的21.3%。

年轻人就业率看似好转,但其实是当局运用“排除法”,将找不到工作选择念研究所,还有回家啃老的全职子女,排除在失业人口后所获得的假象。

6200在校生被排除在外
官方:反映青年进入社会情况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三(1月17日)公布青年失业率,然而当局却悄悄改变了过去的统计方式,剔除了约6,200万在校生,只将3,400万希望在毕业后找到工作的人,列为调查对象。

然而这并不能直接反映青年失业率,因为有不少中国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念研究所。

就业情况不好,很多年轻人也因此选择回家当“全职子女”,仰赖父母的零用钱过活,这个群体被同样被归类为非经济活动人口,被排除在失业率调查对象之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副教授张丹丹,去年7月通过中国财经网站呼吁当局,应把1,600万在家依赖父母的失业群体纳入统计。

“政府统计低估了青年失业率,如果包括依靠父母生活的这些年轻人群,青年失业率会升至46.5%。”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的话说,中国这个时候调整统计方式,可能加剧公众对官方数据的不信任。

而中国统计局方面则认为,剔除在校生能更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的青年情况,给予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以制定更有效及针对性的就业政策。

激励创业故事不断传出引质疑
网民:多报道实际的故事吧

然而在整体经济低迷,难找工作的背景之下,中国近期也不断传出各种版本的创业励志故事。

不久前,中国多家媒体报道95后外卖小哥三年挣了102万的消息,引起热议。

综合报道,这名在上海从事外卖的男子名叫陈思,一开始在江西老家创业失败,后背负着贷款到上海打工。他在2020年加入外卖行业,三年多就赚了上万元收入。

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起初一天能工作18小时,一个月只休息一天。但随着外卖平台过后限制送餐员只能工作12小时,他便稍作调整,转而到多个平台接单,一个星期工作6天。

而近日,一位名叫李文莹的80后上海女子的创业故事同样掀起话题。

媒体报道称,李文莹从海外留学归来后,开始接触电商,创立了手工烧卖品牌“一条狗”,去年的年销售额更是超过2亿元。

Advertisement

这款烧卖2020年上线天猫,两个月后就创下单月近千万元的销售额,迅速成为中式预定早餐的爆款。

不少网民对于这样的消息感到震惊,甚至不排除下一波“热搜”可能会是更大笔的数目。



虽然这样的故事相当励志也令人称羡,但也引来不少质疑声。当中就有人调侃,若是能有2亿的收入,那卖出的烧卖已能绕地球一圈了。



有网民则认为,这是媒体的炒作手法,并呼吁媒体多报道较为实际的创业故事或感人事迹。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