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资源吃紧,长期下来无法获得解决,最近相关问题再浮出台面。卫生部前副部长李文材医生指出,目前国内只有大约1万3,000名专科医生,慢性病患者需要等上3至6个月,才有办法咨询到医生并接受治疗。

曾规定等待专科治疗时间
应介于2至4星期

李文材在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访问时指出,专科治疗原本2个星期内就能完成,但是由于严重缺乏专科医生,患者被迫等上至少3至6个月。

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专科治疗的等待时间应该介于2至4星期,如今的情况证明卫生部的关键绩效指标已经失败。

他坦言,大马目前需要约2万6,000名专科医生,目前最缺的专科医生领域包括癌症科、精神外科、老年病、儿童健康问题和肾脏问题。

患者只能向私人医生求医
由于政府卫生体系无法为大量人民提供服务,以至于患者被迫转向私人医生求诊,进一步承担高昂的医疗费。

“但如果患者没能力负担,他们别无选择需继续等待,而有些人可能在等待期间,来不及接受治疗或手术,就先撒手人寰了。”

李文材表示,如果医生短缺的问题能迅速得到解决,那患者尤其老人等高危群体,在获取治疗方面就不需要等太久。

医患比例严重失衡
昨天《马来西亚前锋报》报道指出,目前国内医患比例严重失衡。

根据卫生部2021年列出的理想医生和患者比例是1对420人,但数据显示,如今公共和私人领域医生与患者的比例是1对1,420,即每1名医生需要应对高达1,420名的患者。

报道指出,我国人口有大约3,340万人,其中的80%,即大约870万人属于低收入群体,以公共医疗服务为主要获得治疗的管道。

不过根据卫生部2022年《健康事实》,2021年在公共领域服务的医生有大约4万零83人,私人领域及非卫生部旗下的医生人数则有2万1,733人。其中有5,641新增医生,合约医生则有9,578人。

医药媒体:对大马医疗体系不满
医患短缺情况或继续恶化

根据网络医药媒体“Code Blue”揭露,由于不满大马医疗保健系统,有大约70%的卫生部医生有意辞职。

而大马医药协会主席慕鲁嘉拉吉说,让这些公共领域的医护人员感到“失望”的问题,包括工作量大、没有明确职业方向、官僚主义太多、薪水与私人界不相称等。

“在一些卫生机构中,也有医生因工作氛围和文化而感到不开心。”

慕鲁嘉拉吉进一步表示,如果医疗体系的设施和劳动力不能满足需求,那可能会面临临界点。对此,政府需考虑私人领域的参与,以及提供如保险等的良好医疗融资制度。

“我们也已向政府建议,通过公私合作,特定卫生服务如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将外包给8,000多名的私人全科医生,以减少公共医疗体系的负荷。”